投稿    搜索

谢公道

2023-07-21       794 浏览

在新昌县境内,有一条早先为南朝诗人谢灵连开拓的古驿道--后人称为谢公道,它现今为拔茅镇的桃源村,穿越天姥到达关领头。在这漫漫的古驿道上,有许多千古的遗迹,如天姥寺遗址,天姥山(寺)史料记志残碑和动人的传说(故事):刘阮遇仙刘门坞,唐道士司马承桢由诏出山至班竹一石桥时深为后悔而下马止步,从此后人称该桥为落马桥(司马悔桥)。

谢灵连开山场路作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人云霓,还期那可寻。"更是李-游的去处和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词的桃源仙境,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传世之作。这使得天姥山更成为人们仰慕向往的地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是一邑之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教第16和60福地,层峰叠嶂,千态万状,苍然天表。

扼天姥山北道口,旧有鸟道可攀,今有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岭上台地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望见天姥主峰拨云尖,因山顶常萦绕白云,故名。登山回望,群山为小,北有芭蕉、斑竹两大山(即大尖、细尖)遥遥相对,南至王会、牛牯、万年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莲花峰拜倒脚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

驿道由会稽来,从嵊州黄泥桥入新昌境,也新昌城旧东门到天台县界,新昌古驿道全长90里。目前横贯斑竹的长街,会墅岭的石阶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驿疲乏的原貌。驿道上残存的小石佛铺、关岭铺,还可看出驿铺旧貌。驿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天达关岭头一段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进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这条古驿道上有许多流传千古的遗迹,如刘阮遇仙的桃源洞、司马悔桥等,现在,和这条古驿道大致平行的是104国道。

桃源东濒沃洲,南倚天姥,是著名“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相传此外为汉时剡入刘晨、阮肇入于姥山采药遇仙涉足之遗迹。如采药径、仙人洞、棋盘石、惆怅溪等。而逆溪布上的班竹村口的司马悔桥又是唐代隐士司能上能下承祯悔悟出山之外。由此而构成娟秀迷离的桃源山水。南朝时,谢灵运出仕永嘉,伐木开径,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成为古代山水诗的鼻祖。后历代众多诗慕名前来,留下了诸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绝唱。

万马渡地处新昌县儒岙镇,离县城40公里。位于两山夹峡峙之谷。有一条大溪,涧中尽是些圆滚滚、光溜溜的石头。重量不等,近百公斤至几万公斤。色泽不同,金黄色、红棕色、,以青白色为多。数以万计的巨古成群结队,浩浩荡荡,从山岗自上而下,蜿蜒二、三公里。每逢下雨天,站在山巅远眺,只见山洪奔泻,冲击巨石,白浪飞溅,哗哗作响,声若千军呐喊,形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巍巍壮观。这里的环境也十分幽雅,青山绿水,小桥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远望天姥群山,连绵起伏,红枫翠竹,疏疏密密。在那万树丛中,竟冒出一巨岩,孤峰挺立,峰尖上偏又顶着万斤巨石,酷似鸟的嘴巴,称“鸟嘴岩”,村民又呼之“风动岩”,因为大风吹过,那巨石也也摇动,欲从半天中尺下来,看起来险乎乎的。胆大者却可攀援至峰顶,用力推石,那石居然也能晃动。但怪的是,千百年来,经历过多少-,那“鸟嘴岩”却始终屹立于高山之巅,有惊无险。万马渡还有朝板岩等石景。

一座小石桥下,有一块天然平整的大石块,块石上雕凿有� �个红漆隶书大字:“万马渡”。每个字大如团背,刚劲有力,乃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一月福建莆田人吴献辰所题,三年后镌刻于此。在阳光照耀下,那三个大字闪闪发亮,独占风光。游客到此,争相在题字石上摄影留念。

从儒岙镇寂元庙油竹坑自然村进去,行二三里。两岸危崖壁立,林木森森。溪涧怪石累累,瀑潭相叠。瀑多而奇,有虎哮瀑、龙吟瀑、含羞瀑、跨马瀑、五级瀑……潭多而怪,有畚箕潭、米筛潭、元宝潭、四角潭、大龙潭……两个潭更奇特,一是“哒粥潭”,因为瀑急潭深,水花往上扑溅,酷似一锅刚煮开的粥直冒热气。另一个是“跌落水”,那瀑泉从高达30多米的削壁上陡然而泻。经过千百年的冲刷,山涧顽石有的成了农家皿:捣臼、木勺、面杖、磨盘……有的酷似动物:狮、虎、猫、狗……龙潭坑一带,诸如吊兰、鱼鳖草等。上龙潭坑,最好选择在大雨过后的第二天。那山涧之水,穿过累累顽石,汹涌而泻,恰似万马奔腾一般,其势壮观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