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和墓位于东阿县姜楼镇广粮门村西北,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14年10月,赵德和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赵德和墓,赵德和墓简介,赵德和墓-聊城市东阿县赵德和墓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要说最有故事的朝代,宋代算一个。《杨门女将》、《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这些以宋代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带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遨游这个传奇的时代;金庸先生的代表小说《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也是以宋代为背景;近两年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清平乐》更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这些经典文艺作品,让更多人对宋代产生了好奇心。
你知道宋代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你知道宋代流行的乐器是什么吗?
你想了解宋代的社会风俗吗?
走进皇泽寺博物馆
从《宋墓石刻》里寻找答案吧!
《宋墓石刻》位于皇泽寺博物馆内二圣殿左上方平台内侧,出土于1974年-1980年,雕刻于南宋时期,共计24块,每块长2米,宽0.8米。
伎乐雕刻
定格在时空里的大宋乐队
一众乐伎一字排开
投入地演奏着乐器
三弦、拍板、笛、手鼓......
仿佛能听到金石丝竹之声
越过时间、穿过空间而来
考古学家认为
三弦起源于元代
广元宋墓 石刻 的出土
把三弦的历史至少提前了一个世纪
最初流传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广元
杂剧和大曲
宋代广元的艺术生活
“杂剧”是宋代较为流行的艺术形式
集歌曲、说白、舞蹈于一体
和简省后的“大曲”
是瓦肆和勾栏内演出的重头戏
也是官商富贾宴饮的一大娱乐项目
皇泽寺收藏的宋墓石刻
有一组杂剧和大曲的雕像
这说明当时墓主人生活的时代
广元境内的富庶人家流行看杂剧和大曲
为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侍宴图
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写照
和石刻一起出土的还有买地券
记载了墓主人的部分信息
而石刻中的《侍宴图》
则揭开了墓主人的生活面纱
饭桌有罩有桌幔
桌上有酒盏果盘
侍女立侍左右
屋内陈设、房屋装饰
以及雕刻的花卉和瑞兽
可以看出主人生前富裕的生活
和高雅、廉洁的精神追求
倚门而望的人物 活泼灵动
寥寥几根线条
把神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让人不得不叹服
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
二十四孝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皇泽寺内的宋墓石刻中
还留存着《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等
二十四位孝子尽孝的故事
虽然故事的部分情节合理性有待商榷
但其展现了古代“百善孝为先”的理念
也引导了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
尊老重孝,向善向上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而出土的随葬品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
皇泽寺珍藏的这组宋墓石刻
是研究宋代艺术、生活、建筑的重要史料
走进皇泽寺博物馆
一同来解开宋代生活密码吧
来源 :皇泽寺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位于云南腾冲市区,是国内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段生馗是博物馆的创办人,他在2005年创办了滇缅抗战博物馆,这里曾是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馆内的大部分展品都是由段生馗自筹资金,从国内、印度、缅甸等地购买而来。
走进滇缅抗战博物馆,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展馆的正厅中,三面墙上,挂满了当时参与抗战的士兵的钢制头盔1300顶, 中央则是一座抗战军民的雕像。
参观的当日,正巧有曾经参与滇西抗战的老兵在现场,他站在展厅中央,为来此的游客讲诉着当年抗战的历史。抗战老兵姓卢,现年已经93岁了,不过依旧是身姿挺拔,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一副铁骨铮铮的军人风范。
整个博物馆分为五个部分: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博物馆内珍藏6000多件文物,1000多张照片,很多都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其中博物馆展示的各种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照片、实物和说明,让人不禁伤感。
中国远征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又让人为之振奋。
通过这些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和馆藏文物一起,再现了60多年前滇缅抗战的历史。
滇缅抗战博物馆外则是国殇墓园。国殇墓园占地80余亩,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
走完整个滇西抗战博物馆和国殇墓园,会让每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心情澎湃,感慨抗战期间的艰辛,以及抗战军民的英勇,同时对于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段历史不容忘却。
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门票包含在和顺古镇门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