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锦州博物馆藏清代名臣尹继善墓中出土御赐龙袍

2023-10-09    1657 浏览

锦州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保存完好的清乾隆年间的龙袍。

这件龙袍出土于锦州市太和区营盘乡董家沟村的尹氏家族墓地,主人是清代名臣尹继善,他曾先后四次出任两江总督。

尹家有三代人受皇帝恩宠,嘉庆皇帝曾褒奖尹家:“名重三朝三相国,勋隆一代一贤臣”。尹继善还是雍正、乾隆两朝封疆大吏中的领袖人物。

目前锦州市博物馆保存着的20件出土文物,见证了尹继善传奇的一生。有专家分析,这件龙袍可能是尹继善死后由皇帝御赐。

2qs695n306aty7eo9oqs.jpg

御赐金丝龙袍见证尹继善的身份地位

春节期间,锦州市博物馆展厅内的一件古铜色的龙袍格外吸引游客。锦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刘振陆告诉记者:“作为清代鼎盛时期的一位封疆大吏,尹继善墓中发现的文物均十分珍贵,龙袍是其中之一,保存较为完好。”

据介绍,尹继善墓是在1956年被附近村民发现的,当时包括尹继善及其一妻一妾共3个墓葬,全被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

刘振陆说:“发掘时,尹继善的尸体保存完好,皮肤有弹性。其头戴缎帽,颈佩朝珠,身穿朝服,腰扎白玉软带,系着烟枪,足穿青缎白底官鞋。这些随葬品现在都完好地保存在博物馆中。原来墓地设有的石碑、石像、石供桌以及碑石等,都已遗失。”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尹继善是满洲镶黄旗人,章佳氏,是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臣。雍正元年(1723年),尹继善随侍皇帝左右;雍正五年,尹继善被升为户部郎中;雍正六年,尹继善又被提拔为江苏巡抚,那时他年仅32岁;雍正七年,出任河道总督;雍正九年,尹继善当上了两江总督,成为一员封疆大吏。

刘振陆说:“尹继善从政6年便当上巡抚,第八年又官至总督,这在清朝就是一大奇迹,甚至连乾隆也曾戏称‘八年至总督,异数谁能遘?’而就在尹继善获宠,一路高升的同时,他赋闲在锦州家中的父亲尹泰也时来运转。雍正元年被擢为内阁学士、左都御史等职;雍正七年,80多岁的尹泰升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锦州市博物馆馆长郑志宏介绍说,据《锦州市文物志》记载,尹继善是雍正、乾隆两朝官僚中极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乾隆皇帝评价尹继善说,各地总督、巡抚频频“趋而效之”,最后都成了“尹继善一派”。

文治武功、为官善任,以百姓利益为重

尹继善之所以能受如此器重,主要原因是其才能与为人有过人之处,他为官的特点之一就是愿意为老百姓谋求实惠。

据《清史稿·尹继善传》记载,雍正七年,尹继善出任江苏巡抚的第二年,便向雍正上疏,建议漕粮每石征收漕费六分,一半给旗丁,一半给州县,作为办漕之用。与此同时,尹继善严禁漕运中的各种陈规陋矩,并暗中查访,惩治了一批不法官员。从此,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

尹继善出任两江总督时,曾发布赈济公告,严禁下属官员侵占赈灾物资,一旦发现,必定严加处治。尹继善出任川陕总督时,在乐山等地开采铜矿,让贫苦的百姓前来务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乾隆十三年(1748年),江苏巡抚安宁不顾物价昂贵,下令大量采购仓粮,弄得民怨沸腾。尹继善密奏乾隆,制止了安宁的蛮干。乾隆十六年,灾荒刚过,物价偏高,尹继善命令治下的州县采买仓粮时只买一半的量,如果仓库存粮到了一半就暂停购买。如果粮价上涨,就必须立即停止购买粮食。保证了粮价平稳,安稳了人心。

除了勤政为民,尹继善在军事上也很有建树,他为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尹继善出任陕甘总督。他积极备战,筹措军需,下令所有备战的战马和骆驼必须膘肥体壮,训练有素。如果有人以老弱病残的马匹充数,或者达不到数量要求还不补充的,他都要求部下一律查清并报到他那里。同时,尹继善还派人勘查道路以及水草分布情况,以保证大军出师顺利。

同年六月,尹继善又针对准噶尔的最新情况提出了十条措施用以御敌。这些措施为后来清军出师平叛打下基础,在平定叛乱之后,乾隆设宴款待归降的部落时,特地把已调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找来作陪,据《宫中档乾隆朝奏折》记载,乾隆谕曰:“江南总督尹继善,厚重有体,来与斯会。足壮观瞻。”

刘振陆介绍,乾隆三十年(1765年)尹继善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封疆大吏生涯,赴京出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兵部,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尹继善去世。据记载,尹继善死前,留下遗嘱,将其奏稿尽焚,不立墓碑。

尹家后人大部分搬离原住址

据《清史稿·庆桂传》记载,在尹继善的儿子之中,第四子庆桂延续了尹家的荣誉。庆桂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被授予户部员外郎,之后历任内阁学士、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兵部尚书,署理甘肃总督等职。

嘉庆四年(1799年),庆桂出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嘉庆九年(1804年),年过七旬的庆桂得到嘉庆皇帝的褒奖:“名重三朝三相国,勋隆一代一贤臣”。内阁大学士在清代是正一品的官衔,相当于宰相,而在中国历史上,祖孙三代连任宰相的情况并不多见。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庆桂去世。因为尹继善不爱钱财,所以积蓄不多。当他去世后,几个儿子分到的遗产很少,除了庆桂官职一路高升家中情况稍好,但也难称富足外,其他几个官职低微的兄弟生活中则经常捉襟见肘,有的甚至要凭借典当东西度日。而在庆桂去世之后,尹家也不复以往的辉煌,趋于平淡。刘振陆告诉记者,锦州太和区董家沟村基本没有尹家人居住。

文物档案

龙袍

p257o731yo0uxokh29a3.jpg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龙袍。清代的龙袍,绣有九条龙。这件龙袍的下摆有许多弯曲的线条,被称作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一座宝山,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义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龙袍上绣有各种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的纹饰图案。在龙袍上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绣有四条龙,前后衣襟部位也绣有四条龙,第九条龙绣在里面的衣襟上,共九条龙。长138.5厘米,胸宽71.5厘米,下摆宽122厘米,保存完好。有专家分析,龙袍应该是在尹继善死后所赐。

金丝编织嵌碧玺蝉饰件

402g0ausr20jt1i58rfk.jpg

应为尹继善或其妻妾的饰品,长3.2厘米、身宽1.5厘米、厚0.7厘米,保存完整。

在古代,蝉的饰品很常见,寓意也很多。女性佩戴象征着圣洁、纯真、清高;蝉,又名知了,是知道的意思,也寓意聪慧。夏天蝉的鸣叫十分响亮,男性佩戴有着一鸣惊人、平步青云之意;此外,蝉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生物,也寓意着子孙满堂、生生不息。

尹继善与曹雪芹的故事

建石舫起名“不系舟”

在今天南京总统府景区的煦花园湖中,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名叫“不系舟”。“不系舟”是一座石舫,建于水上,石舫上有一座书屋。

“不系舟”之名便是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所起。乾隆十一年,刚刚建好石舫的尹继善在《题不系舟》诗前小序中写道:“金陵使院西偏,旧有室三楹,如半舫。丙寅(1746年)春,余葺而新之,颜其额曰‘不系舟’,盖取南华之义。”

1755年,为迎接乾隆第二次南巡,尹继善重建了石舫上的书屋,并且修葺了石舫,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石舫。1757年,第二次南巡的乾隆看到湖中稳稳的石舫,想到唐代名臣魏征对唐太宗说的“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比喻,又想到现在国泰民安,十分喜悦,提笔写下了“不系舟”三个字。

乾隆还作了一首诗:“石难为舫尽人知,舫竟石为宛若斯。倚着匡石聊属句,欣于兹亦惧于兹”。道出了乾隆心中对当时君和民关系的一丝欣慰和一点惶恐。尹继善将原来的“不系舟”匾额摘下,换成乾隆御笔所题。

民间另有一个传说,可见尹继善才思敏捷。

乾隆问:“可知朕取名何意?”

尹继善笑答:“此舫乃大清吉祥物,任凭风吹浪起,何须绳缆,大清江山固若金汤。”

乾隆点头,又问:“你这湖面甚小,置这一舫,岂不是一篙便可将船撑向彼岸?”

尹继善答:“皇上圣明,此舫乃石质,皇上驾驶此舫,实为万寿无疆,大清前程无量,是永远没有彼岸可言的。”乾隆听到这样的回答十分满意。

与曹家交好,危难时为曹雪芹报信

在《红楼梦》中,尹继善所建的“不系舟”也被曹雪芹写到书中。

原来,童年时的曹雪芹就住在两江总督府南边一街之隔的江宁织造府。雍正初年,家族没落的曹雪芹迁居北京。1759年,45岁的曹雪芹回到南京,投奔了尹继善,在他的两江总督府中当了幕僚。故而曹雪芹就把“不系舟”写进了《红楼梦》之中。

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就有贾宝玉忽然想起 《南华经》:“泛若不系之舟”。此外,还有贾母让伶人到对面石舫奏乐,乐曲通过水面及周边建筑的反射传来,清润悠扬,这样的描写,正是贾母观看“不系舟”上表演的情景。

晚清时期,“不系舟”受到破坏,历经几次火灾后只留有石质船身立于水中,保存至今。

说到尹继善和曹雪芹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总督和幕僚这么简单,他们还是很好的朋友。

据资料记载,尹继善初到南京担任两江总督时,曹家已经迁到北京,但尹继善却对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仰慕已久,曹寅是康熙时期的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

1760年,曹雪芹正在尹继善府中做幕僚,这时他写的 《石头记》(即《红楼梦》)已经广为流传。

另有一个传说,说有一天,乾隆皇帝在八皇子府上发现了 《石头记》一书,《石头记》当时被认为是“邪书”。乾隆发现八皇子竟然偷看,十分恼怒,决心要弄清原委。此事很快传到尹继善那里,尹继善把消息告诉了曹雪芹,让他立即逃走。后来在八皇子等人的协助下,此事被搪塞过去,曹雪芹才避免了一场大祸。

● 本文由©尹氏文化传媒原创(ID:yinszq)。

赞赏

更多与锦州博物馆藏清代名臣尹继善墓中出土御赐龙袍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