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博物馆位于合阳县城文庙内,是1989年5月由合阳县文化馆分出后正式成立的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考古调查等于一体的县级博物馆,隶属于合阳县文化局。
馆址所在地合阳文庙,创建于北宋元枯八年(1093年),前庙后学,规模宏大,是一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宋明古建筑群。主体建筑现郁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以及两斋、两庑、两厢,占地面积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3平方米,是合阳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2年4月20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单檐歇山顶,风格古朴厚重,具有明显的明初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殿前西侧竖有复刻的《汉合阳令曹全碑》,东侧竖有清乾隆32年镌刻的《重修学宫碑记》。
尊经阁位于大成殿以北,为建于高台之上的三层楼阁式木构建筑,创建于明万历初年,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顶,阁体通高20米,拱斗交互,飞檐凌空,显得高大宏伟,巍峨壮观,在我省同类建筑中尚属罕见。阁前户侧竖有《雷简夫荐三苏纪念碑》等碑刻,1998年立。
建馆以来,通过征集、捐赠等各种途径,合阳县博物馆藏品不断得到充实丰富,现共有藏品784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组),二级文物5件(组),三级文物27件(组)。藏品涵盖瓷器、陶器、石器、玉器、金属器、书画等11个大类。其中以彩陶罐、绿石铲、绳纹大陶鬲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以夏阳邦工鼎、鸭头铜壶为代表的战国文物,以朱书陶盆、博山炉为代表的汉代文物,以砖塔铭残石、唐三彩扁壶为代表的唐代文物,以耀窑月白釉玉壶春瓶、耀窑仿建油滴釉碗为代表的宋金瓷器,以一刀平五千为代表的王莽货币等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文博界享有盛名,此外,清后期至民国年间一批10128册的古图书也是馆藏精品,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是合阳历史文化进程的重要佐证。
合阳县博物馆曾在在建国50周年时,在文庙尊经阁成功举办了“合阳文物精品展”,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正在维修展室,暂无陈列。展示维修竣工后,拟主要通过对馆藏文物的展出和地面现存遗迹的介绍,向观众全面展示合阳县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文物古迹。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大街02号
乘车线路:合阳县租车或步行至东大街可达
中国有四大文庙(孔夫子庙)
分别是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山东曲阜孔庙和吉林文庙。
北京安定门内有条国子监街,又名成贤街。这条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间式彩绘木牌楼,是北京保留牌楼最多最完整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槐花飘香。北京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东端。
孔庙是祭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庙宇,源远流长。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成,初具规模。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崇圣祠,用于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扩建大成殿,孔庙始成今日的规模。整座孔庙分三进院落,占地约22000平方米,采用了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在7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这里成为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宣扬教化,主兴文脉的圣地,也成为众多志在功名的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殿堂。这组比故宫还年代久远的皇家古建筑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一段数百年的漫漫科举之路。徜徉在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庙里,远离都市的喧闹,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的心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是件雅事。
今天老猪带大家实地探访四大文庙之北京孔庙。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北京孔庙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有四进院落。
主体建筑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孔庙大成殿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犹如一座城门。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
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整座孔庙建筑布局科学,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北京孔庙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因为它有碑林,其实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一举成名天下闻”。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
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馆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触奸柏是孔庙内最大的一棵柏树,相传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已近七百年的历史,至今繁枝盘错,挺拔苍翠。
传说明朝奸相严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时,行至树下,树枝揭掉了他的乌纱帽。几年后又长出了一个树瘤,横看似一个龙爪抓住了一个人头。这人应为惊恐面部扭曲。人们便认为柏树有知,能够辨别忠奸,因此称之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感慨。
碧瓦红墙元代殿,皇家祭典鼓钟阗。
圣人邻里同光耀,太学监中尽集贤。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
先师仰止欣留照,何日再望风俗淳?
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欢迎关注,下一季 国子监。
被誉为“爱书人、淘书人心中圣地”的上海文庙,今年将迎来改扩建!记者获悉,目前,文庙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审批,项目设计方案完成公示,改扩建施工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启动。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号“上海黄浦”
此次文庙改扩建项目将秉持“祭祀孔子、儒学传承”理念,在恢复文庙传统规制的基础上,建设成一处集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化教育、对外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知识集散地标建筑。
坐落于老西门地区文庙路215号的上海文庙,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座祭祀中国杰出思想家、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庙学合一”古建筑群,是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圣地。
《申江胜景图》中的文庙(学宫)
它始建于元代(1294年),此后几经迁移,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于今址,建有崇圣祠、大成殿、东庑廊、西庑廊、大成门、西厢房、东厢房、魁星阁等保护建筑,是上海著名的名胜古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20年代文庙魁星阁
由于其年代久远,内部结构有所老化,而周边环境、本体、规制等因素,也制约了文庙的整体发展。为提升文物资源的保护水平,挖掘、传承黄浦历史人文底蕴,传承老城厢文化优秀历史遗产,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黄浦区将实施文庙改扩建工程。
效果图
据了解, 本次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3162.14平方米,拆除书市等违章建筑和部分管理用房,新建致道书斋、观德堂、尊经阁、办公楼、游客服务休憩中心、茶亭复廊等,从而恢复文庙西庙轴、东学轴的传统规制布局。
效果图
改扩建完工后,文庙原有的规制都将得到恢复,并与周边的石库门民居连接呼应,从而打造内外交融的文庙特色街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