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象湖规划区(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西南角),占地130多亩,建设规模10万平方米,匡算投资16亿元。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选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园区象湖湖畔(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以西),规划用地面积134.4亩,建设用地面积81.68亩。秉承“具备国际视野,彰显中国气质,富有河南特色,符合大众审美”的建设理念,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建馆目标,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打造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全国的特大型、智能化、智慧型科技馆,使其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学传播中心,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科普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创新型河南建设的科技交流基地,打造成为河南省会郑州的新地标和科技文化休闲的5A级旅游景区。
景点位置
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象湖规划区(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西南角)
本报讯 (记者 任明勇)位于北碚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年接待多少人?306万!昨天,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自然博物馆了解到,新馆已成为重庆一个新晋景区,目前正申报国家4A景区。
2015年11月9日,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截止到2016年11月9日,新馆对外开放318天,累计接待观众306.8万人次(其中约2/3为青少年观众),成为全国观众接待量最大的自然类博物馆之一。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216亩,在同类博物馆中居第一,主馆建筑面积30842平方米,展区面积16252平方米,在同类博物馆居第二。馆内设有地球厅、进化厅、恐龙厅、动物厅、环境厅、重庆厅等6个基本陈列厅,现有藏品100612件/套,其中珍贵藏品2728件/套,以中生代古脊椎动物化石、西部的地区珍稀动植物标本,以及种类丰富的矿物晶体标本最具特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藏品体系。
除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自然博物馆正在申报创建的还有“重庆市中小学教育实践综合基地”,以及“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
洛阳博物馆新馆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新馆藏品数量为4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
2009年3月博物馆新馆竣工。
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9年3月,位于隋唐城 遗址公园北侧,与 中原明 珠 电视塔、 新区政府大楼等 城市地标性建筑遥相呼应,总占地约300亩,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4点2万平米。
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展馆设计突出人性化,专门设计了公众互动区、公众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等。
其功能设施包括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常设展品约1.5万件,内部设计有完善的公众互动区和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复区等。
2011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
洛阳博物馆是 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馆址设在 关林庙。
上世纪70年代迁至市内,现有馆藏文物近40万件,可供陈列展览文物约3.5万件。
洛阳博物馆新馆于2007年底开工建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
新馆建筑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于2009年2月建成,2009年4月举办2009年世界邮展。
2009年10月先后成功举办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国际性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 陈展工作从2010年11月开始实施,陈展面积由过去的3140平方米增加到1.7万平方米,分1个基本陈列和6个专题陈列,同时安排临时展览和机动展览,共展出文物1.1万余件。
基本陈列陈展主题为《河洛文明》,通过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5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展出文物2000多件;
专题展览分为《洛阳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古代石刻馆》和《书画馆》6大专题。主楼一层、二层还设有 壁画展临时展览和多种类型的机动展览。
2011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
新馆位于 洛阳市新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建筑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 洛邑”,体现了洛阳 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
新馆展出文物1.1万余件(套),陈展面积2.9万平方米。
为全面展示洛阳13朝古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该设计方案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了五个方面:
都城文化
洛阳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 历史文化名城。
设计方案将屋顶按功能划分为13个部分,象征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
同时,连绵起伏的屋顶形象,也再现了洛阳历史上作为都城的恢宏气象。
遗址文化
由于历史上战争及人为破坏,洛阳大量的文化古迹都沉寂于地下,通过后来的考古发掘展露于地,遗址文化是洛阳的重要特征。
方案通过在建筑墙身及屋顶设置不规则的采光孔来暗示这一主题。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 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代表,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
方案通过对屋顶的拓扑组合,变化抽象地表现了河图洛书的意象,并在博物馆南面设计了以“河图洛书”为主题的绿化广场。
园林文化
除了城市的辉煌成就外,洛阳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奇葩。
新馆设计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吸收了 园林布局手法,结合展览流向设置了不同位置、大小、特色的内庭园和采光天井,使游人在参观中始终保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地理形胜
附楼的形体处理采用地景手法,解决了主体与陪衬的形体关系,形象地再现了洛阳城市选址背负 邙山、南望 伊阙的地理特征。
河洛文明
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展示功能主要分基本陈展、专题展和临时展览三部分,位于一楼的基本陈展厅名为“河洛文明”,展厅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您充分领略洛阳十三朝历史的辉煌。
河洛文明展
河洛文明展的展示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
这里更多是通过文物 来讲述历史,从而全面了解古都洛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情况。
为让大家对整个参观有清晰的脉络认识,十三个朝代又分为史前和 夏商周,汉魏,隋唐和五代、宋三个大的篇章。
因此,第一展厅的史前和夏商周部分无疑是整个基本陈展的“前沿阵地”,这一部分展出的文物有800多件,展示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
许多参观者或许会觉得,史前部分所展示的内容多为石器、化石,不具可观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这里你就真的看不到精美的文物了。
比如旧石器时代的象牙化石、鸵鸟蛋化石,都是珍品中的珍品;
新石器时代的 彩陶、 黑陶,骨针、骨匕、 陶背壶、 陶灶等,这些都可以说明,在数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洛阳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刀耕火种”,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
而夏商周部分则向大家展示了三代时期 青铜文化的灿烂,这些泛着金属光芒的 青铜器,向大家讲述着中华文明起源的辉煌。
第二展厅的汉魏部分,主要从建筑、丧葬制度演变、升仙思想的兴起、文化、宗教、 人口迁移、 民族融合等等方面展示了洛阳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
五千年历史长河, 洛阳城最繁华、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隋唐。在河洛文明展里,您将看到的最“繁华”展区要数隋唐展区。
走进这里,800多件精美的文物将“荟萃”在模拟的隋唐洛阳城里,给您梦回千年之感。
隋唐展区重点展示的内容为隋唐洛阳城、 隋炀帝与大运河、武则天与神都、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唐三彩、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和科技文化思想等。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洛阳城的特点是辉煌、庄重、大度、对称。因此,在隋唐展区,规则的中轴对称形式令其看上去非常大气,在色彩上将采用红色为该展区的主色调,以突出东方文化的视觉效果。
在这里,设计人员还将采用地域特征鲜明的内城、外城概念来布局,同时辅以微斜的立柱造型,给人的感觉宛如城墙;
巨大的实木梁构架则营造出城楼式的恢宏大气。
基本陈展更多是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从而全面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情况。
也许走进这里,你会认为文物不够精美,可即便是一小块砖瓦,一个小的建筑构件,便是一个都城遗址存在的明证。
宫廷文物展
洛阳文物种类众多,但大规模的宫廷文物并不多见。在这次博物馆新馆的布展中,2000多件清代故宫宫廷文物作为一个专题展厅与您见面。
进入这个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将会是一张大幅的 慈宁宫平面图和相关文字介绍,我们可以借此清晰地了解慈宁宫的结构布局,为整个参观“储存”背景知识。
洛阳博物馆所藏清代宫廷文物系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由 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的。
这批珍宝原藏于故宫慈宁宫 大佛堂,多为清代全国各地进贡之品,时间上迄康熙,下至民国,每一件都非常珍贵。
参观的第二站是礼佛大堂,在这里我们将看到通过展品“模拟”出来的皇宫皇太后及太后礼佛的场景。
在这一部分,最值得关注的应当是中心展区的一尊清代夹贮干漆三世佛。
接下来,看到的是一批藏传佛教的造像、佛塔等。
据介绍,清宫佛教造像选材多样,包括金、银、铜、玉、木、瓷等,其中藏式佛像是汉藏艺术融合的典范之作。
宫廷家具及家居装饰也是该展区的一大亮点。
清代宫廷家具的木工工艺与雕花、 錾花、镶嵌等工艺相结合,形成清代宫廷家具的创新风格和主要特征。
这一部分我们看到场景是:以龙床为中心,以嵌螺钿长几、黄花梨大柜、镶 螺钿雕花龙椅、大理石圆桌、20余把雕花椅、各类花几、方几、圆几、黄羊木雕挂屏以及慈禧御笔“大圆宝镜”匾等组成一个较大但较为松散的太皇太后及太后们礼佛的休息场景。
展出的这一部分清代宫廷文物,数量多、规格高,一定会让大家完整、清晰地了解到清代皇帝皇后们的 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石刻馆
如果您曾到 洛阳博物馆老馆参观过,一定对展厅正门口那尊东 汉石辟邪印象深刻。
在洛阳博物馆新馆的石刻馆里,类似 东汉石辟邪这样精美的“庞然大物”还有很多,这些是文物部门从市 民俗博物馆、市文物工作队、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等全市其他文博单位中精选的一批 石刻艺术精品,大约70件(套)。
在展厅醒目位置摆放的东汉石辟邪,被誉为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可谓汉魏六朝石刻中的精品,国内罕见。
它高约190厘米、长约297厘米、宽90厘米,重约在8吨以上,是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雕成,雕刻技法极其精湛,融 圆雕、 平雕、线刻于一体;
造型伟岸,阳刚大气。
整个展厅分为“宗教石刻”和“ 碑碣墓志”两部分。
“宗教石刻”是指 石窟寺,寺庙及民间供养的具有宗教色彩的造像与装饰纹样符号,以佛教造像居多,洛阳的佛教石刻造像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具有印度 犍陀罗艺术和中国艺术相融合的风格。
在这里您还会看到北魏石虎、东汉石羊、唐代观音造像、唐代石蟾蜍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唐代石蟾蜍极具观赏价值,自古以来蟾蜍就被人们视作避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吉祥的神物,同时还可作唐代上阳宫 宫殿建筑或 苑囿的排水设置。
而“ 碑碣墓志”中则展出碑碣、石经和墓志铭。
展品有熹平石经残块、北魏孝文帝之季女 元瑛墓志、北魏 文昭皇后山陵志等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碑碣墓志。
在这些展品中,单是一块手掌大小的熹平石经残块,就足以证明中国最早的石刻教科书出在洛阳,立于 洛阳太学。
据介绍,洛阳作为一个文物大市,历代石刻遗存数量众多,种类较全,时代跨越汉唐直到明清。
在这里,您既可看到体量硕大、技法熟稔的单体石雕,也可鉴赏篆、隶、草、行、楷、 魏碑诸种书体,从中领略蔡邕、欧阳修和司马光等大家风范,感悟 石刻艺术的神奇魅力。
古代壁画展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近洛阳博物馆新馆二楼的洛阳 珍宝馆,近距离感受刚刚正式“入住”,首次面向公众展出20幅珍贵墓葬壁画。
这些展出的壁画都是首次面世,壁画墓的墓主人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其形象清晰、细腻,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等等。
唐代安国相王儒人墓葬壁画,发掘于2005年。“安国 相王”即 唐睿宗 李旦,即位前曾做过洛州牧,被封为“安国相王”。
这两座墓是李旦即位前两位夫人的墓,墓壁上绘有青龙、白虎、人物、马、骆驼等。其中的守门武士、侍卫、女仆等各色人物,再现了墓主生前的奢华生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壁画中绘有两个五六十厘米高的侏儒形象,而侏儒形象的 壁画国内发现的尚未超过10幅。
如此规模宏大的壁画墓其绘画技术、 艺术价值之高、壁画画幅之大为洛阳唐墓发掘所仅见。
胡人牵骆驼行进图中胡人形象逼真,真实的反映了隋唐时期 东都洛阳作为国际大都会,通过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客商进行贸易的繁盛。
除此之外,天界图局部、北魏武士图、女主人宴饮图也是出土壁画中的上乘之作。
古代壁画以其特殊的文物类型,具有其他典籍资料无法比拟、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堪称一部用图像写就的中国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画珍品馆
在新博物馆的布展过程中,84件珍品书画被重新修复、装裱,用一个展厅专门展出,像 王铎、吴昌硕、 任伯年、 康有为这些书画名家的真迹,参观者可以在这里尽情饱览。
展厅内的所有作品将按照明、清和近现代的时间顺序被分为三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分为书画和绘画两种。
其中明代的绘画藏品值得期待的是 张宏的《 山水图轴》,张宏为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笔法俊雅沉厚,墨气苍润灵动,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亦擅 写意人物。
而清代的书法作品中,王铎《诗稿册页》、《 行书轴》最为罕见,尤其是他的诗稿,或许是随手为之,用笔雄健,字迹洒脱,更能反映出书法家的真性情。
而书画中吴昌硕《 枇杷图》、《 葫芦图》、《 秋菊图》等,笔墨酣畅淋漓,极富情趣,诗书画印样样精绝,尤其是他临的 石鼓文,融合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及篆刻用笔,线条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同样,在近现代书画藏品中,也有大量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 于佑任的《五言联》、 《七言联》, 郭沫若的《五言对联》以及 齐白石的《田家风味图轴》以及 马晋的《四骏图》,都是众多书画爱者研磨、学习的首选。
虽然这里只有84件作品,但它们个个是真品,是精品,出自名家之手,相信看过这些书画作品后,您会感叹不虚此行。
唐三彩专题展
作为洛阳人,您一定希望能领略洛阳唐三彩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
在博物馆新馆内,专门开辟了唐三彩专题展区,一些从来没在洛阳展出过的唐三彩珍品将同时亮相。
洛阳唐三彩专题展的展厅设计面积为800平方米,共展出唐三彩200余件,全部都是国家二级以上文物。
在唐三彩专题展厅内,参观者将看到各种各样形象逼真、各具风姿的作品,主要分俑像类和生活器皿类。
俑像类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比如人物有妇女、文吏官、武官俑、 天王俑等,动物有 三彩马、三彩骆驼、 镇墓兽等。
仔细观看每一种唐三彩,犹如看一本活生生的唐代社会生活画卷。
每一件唐三彩的形制、色彩都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比如唐三彩女俑,多取材于唐代社会女性人物,有立俑、坐俑、乐舞俑、对镜梳妆俑等,着重表现唐代妇女姿态自由、面容丰腴、肌肤细腻、双手纤巧的形象。
唐代妇女喜欢装饰,唐三彩女俑诸如 额黄、眉黛、 朱粉、口脂等饰容方法无所不有,发式也新颖多变。
女俑的服饰简洁、明快,多着翻领窄袖襦衫,胸部袒露,身系裙带,表现出当时妇女装饰多样化的时尚,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文官俑是唐代社会文臣的形象,这些人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伴君中如伴虎”的“精神压力”使他们虽衣帽齐整,峨冠博带,气派不凡,但仍不能掩饰内心的惶恐。
武士俑是唐王朝武装力量的缩影,多为英俊潇洒的年轻战士,有的站立,有的骑马,拉弓射箭,这些大多是初唐的造型。
到武则天时,出现佛教中金刚造型的 天王俑。武则天和 唐中宗时期, 武士俑和天王俑并见,之后则只见天王俑。
镇墓兽源于古代传说中的方相神,是山川精怪,有驱除邪恶的法力。
镇墓兽在初唐时期塑成人身蹄足,到武则天时出现兽身、鸟翼、蹄足,有兽面或人面两种。
因其造型奇异可怕,加上光怪陆离的釉彩,在坟墓这种特定环境中,会使人有恐怖的感觉。
唐三彩的色彩非常艳丽,展厅在色彩布置上主要以浅色系为主,以此来凸显唐三彩绚丽的色彩。
再配以大量专用的文物照明灯光设计,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不同的角度都能领略唐三彩流光溢彩、栩栩如生的独特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