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2023-11-08       962 浏览

1930~193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汉大学校内珞珈山、狮子山等10余座山丘之间,东、北、西三面环水,滨临东湖西南岸。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是武汉大学早期校址。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李四光选址、规划、筹资,美国著名建筑师开尔斯主持设计。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华中水工试验所、学生宿舍、饭厅、俱乐部、18栋教授住宅楼、牌楼、水塔等。整体布局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汇的轴线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团组。3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学二院至大礼堂(现为人文科学馆)和办公厅(现为电讯学院楼)。2条东西轴线为:学生俱乐部至图书馆和理学院;体育馆至中心花园和大操场、大礼堂。该建筑既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建筑原则,又引用了西方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达到了整体建筑美与单体建筑美的完美结合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美,是一种壮美:仿布达拉宫的琉璃瓦建筑,“老斋舍”依山而建的磅礴气势,珞珈山麓最高建筑“老图书馆”人必仰视的八角飞檐,“行政楼”坐落半山的雄伟体量,均有让人敬仰的巍峨气度。

1928年夏,国民政府聘任李四光、叶雅各等名士筹建武汉大学,李四光骑着毛驴实地勘察,相中了东湖之滨、远离闹市、山丘起伏的罗家山(又名落驾山)一带。

李四光聘请美国建筑师开尔斯(F.H.Kales)为武大校园总设计。开尔斯构思时,常常在山上一站就是数小时,半年后完成了总设计图。他不法常可,西体中用,铸就经典:外观是道地中式样貌,内里是西方钢筋水泥结构,因此有中式建筑所不具的宏伟。1930年5月,60岁的开尔斯在上海病倒,仍坚持工作。王世杰校长曾动情地对师生说:“开尔斯先生,他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他不计较报酬,而完全把兴趣寄托在艺术方面……他给予我们的帮助实在大得很!”

这批早期建筑共68栋,7.8万平方米。此外还包括部分四五十年代的建筑。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栋,5.4万平方米。

开尔斯的校园布局设计,贯穿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思想,采用“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手法,因山就势,散点布局,变化有序,整个校园格局自由又有严整的片断,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环境空间层次,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