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杨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三都探索

2023-09-05    2257 浏览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黔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都水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和州委“六大引领工程”工作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探索形成一套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三都做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念好“四字诀”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三都紧扣全省新型工业化“六个大突破”“五个倍增”和“六个抓手”工作思路,聚焦绿色生态循环的山地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定位,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提出“转、聚、育、强”的“四字诀”发展思路。

转生态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做强水家桑羊、黄桃、水晶葡萄、巫不香猪等地域品牌农产品和水家娃、柳江泉、黔之露等地方水产品,打造形成绿色有机食品、肉制品、饮用水等三大业态;将马尾绣、蜡染、水书等非遗文化元素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装饰、手提包等文创产品。

聚政策、资源和智力。借助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契机,用足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族自治县政策优势,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汇聚政策合力;用好用足三都对外平台,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深化与科研院校在专家顾问、智库支持、调研指导、业务培训、学历提升、挂职锻炼等方面的合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汇聚人力、智力支持。

育环境、企业和产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领导包保服务企业和企业特派员制度;谋划设立2000万元企业扶持基金,将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列入培育库重点培育和扶持;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培育引进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构建“一棵树”林木全产业链。

强载体和品牌。加大“七通一平”工作投入,鼓励企业向园区搬迁、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引导生态特色食品、轻工业等特色产业定向聚集;积极搭建品牌塑造平台,健全完善品牌培育管理服务机制,着力谋划、包装、培育、塑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品牌。

紧盯“四要素”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人、财、产、物”4个要素保障,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建设以水族文化为支撑的山地民族特色新城。

杨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三都探索

三都水族自治县马尾绣小镇(韦永出   摄)

突出抓好人才汇聚、人口聚集。重视培养和引进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建筑业高级管理、乡村规划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做好城镇常住人口的监测及统计,切实做到城镇区域、城镇人口不漏统、不误统;推动有条件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县城,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突出抓好财源建设、财力支撑。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城市建设投融资运营机制,提高社会、金融机构、企业等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用好用足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资金等上级专项资金,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财力支撑。

突出抓好产业培育、产城融合。重点扶持茶叶、生猪、蔬菜、食用菌、水晶葡萄、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全县六镇二街道“一镇一特”的农业特色示范小镇;大力推进黔货出山、农产品“七进”,用好扶贫专区、直销窗口、电子商务等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以产业支撑和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突出抓好用地保障、城市建设。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强节约和集约用地管控,优化用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以“三改”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补齐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品质。

聚焦“四提升”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都按照“坝区示范引领,山区系统补充”发展思路,突出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主基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做优产业布局,提升规模化水平。突出以有机蔬菜和精品水果产业为主导,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禽等产业同步发展的“2+N”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23个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

做足产业配套,提升标准化水平。持续强化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冷库、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养殖场和产学研一体化省级辣椒育苗示范中心、吉尔斯水家桑羊大数据智慧云平台;积极推广应用新机械、新技术,提升机械化水平;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做强“两品一标”,提升品牌化水平。创建培育“山味三都”区域公共品牌,以及“贵金蚕”蛹虫草、“周覃好香菇”“水家桑羊”“山野水晶葡萄”“妮的酸 ”等绿色农产品品牌;积极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申报工作。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多渠道广泛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全力提升三都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做好主体培育,提升市场化水平。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培育壮大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加快“村社合一”实体化运营;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平台,组织企业入驻“一码贵州”平台,建设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抓好产销对接,用好扶贫专区、直销窗口、电子商务等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突出“四强化”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三都旅游资源仍处在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尴尬境地。实现旅游产业化发展,重点围绕资源整合、业态提升、客源引流、品牌打造等方面精准出击,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全力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名城。

强化资源整合。加快旅游资源盘活,推动旅游项目提质增效;挖掘一批旅游村寨特色资源,整合生态风光、田野采摘、古迹文化、民间艺术等素材,引资建设一批水族特色主题精品民宿、酒店、客栈、农家乐、餐厅等,包装拓展不同形式的传统农耕文化互动体验套餐;用好用活水族非遗文化元素,打造水族非遗文化一条街,更好释放旅游资产的价值效益。

强化业态提升。深化马尾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开发,推出价格亲民、质量高端、实用性强的“三都游礼”系列特色商品和一首迎宾水歌、一句欢迎水语、一个招呼手势等氛围营造活动;包装推介水家宴席等一批民族特色菜品和风味小吃,着力打造水族饮食文化一条街。从划分区域、划定时间、摊位设计等方面,规范夜间餐饮、娱乐等商业活动,扶持壮大夜间经济和步行街经济,带动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强化客源引流。策划推出户外露营、乡村休闲、寻味美食、森林康养、明星打卡等营销活动,打造水族文化和生态康养综合旅游目的地;加强与广东、广西、重庆、江苏等重点客源城市及荔波、丹寨、平塘等周边成熟市场的融入,出台优惠政策,积极与各地旅行社签约合作,把客源引入三都。

强化品牌打造。聚力打造“中国水族文化之都”旅游品牌,以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水族端节、中国东方情人节——水族卯节、象形文字活化石——水书、刺绣活化石——马尾绣等为重点,谋划包装一批独具水族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将水族歌舞、赛马等民俗活动及水� �服饰、水书、乐器等民族文化元素植入景区,常态化举办体验活动,增强游客对三都民族文化的体验感,提升水族文化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作者系三都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原文载于《当代贵州》2021第35期)

编辑 何广

编审 王铁清

更多与杨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三都探索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