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挤挤扎扎的崇山峻岭间,静谧着一方天地,这天地就是云南年代最久远的白族村落——诺邓。
依山诺水建起来的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村落。
9月下旬,阳光正好。登上诺邓对面山上看诺邓,有如欣赏到一幅世界级的乡村名画。
漫步弯弯曲曲的石头小道,跟随设置的路标,就会探寻到传说中的运盐古道、千年盐井,造访翘檐土屋、庙宇建筑,参与祭祀孔子活动,更能感受到诺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千年盐井
座落在诺邓古村的山脚下,寂寞无语,与长流不息的诺水为伴。
参观诺邓盐井,被红土砖、实木结构的井架而惊叹。
过去敞开、简陋的的古盐井,现在已被当地文化部门修房保护起来。
导游介绍,诺邓以往叫“诺邓井”,“井”即盐井。云龙自古以来以出产优质井盐闻名。在诸多盐井中,“诺邓井”最出名。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朝就远播中原地区。故汉武帝最早在云南授金印、设郡县时就专门设了个“比苏郡”。即今云龙诺邓及其周边地区。
“比”是白族语“盐”的一音之转。“苏”在汉藏族系藏缅语支各民族中有“人”的意思,意即“盐人”或“生产盐的人”。可见在汉代这些“生产盐的人”就已闻名中原了。在广大西南地区多数是尚未命名的蛮荒之地时,“诺邓”———“比苏”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其古老,对一个小山村是极为罕见的。“诺邓井”在宋大理国时期直属段氏政权控制。1383年明政府置云南四提举司之一“五井盐课提举司”于此,明、清以来是连通腾冲、缅甸和西藏、大理、保山等地的“盐马古道”轴心地。
盐一度使诺邓小山村商贾云集,百业昌盛。一条依山而建的街道有三四十家店铺,每月都要“赶街”四次。小山村辉煌了好几个世纪,留下了寺庙、会馆、祠堂、府第、民居……保存至今的尚有元代建筑一处,明清两代建筑约百处,民国年间建筑约五六十余处。
配图:张小敏
编辑:张小敏
关注《今日大理》,读你所未读!
搜索微信公众号《今日大理》,给我们投稿吧!
更多与诺邓的千年盐井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