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摄影时代,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优点,使用它们都能进行创作活动,但是,一旦选择了某个品牌,最好不要轻易改变。改变系统意味着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某一系列产品的特性需要时间,这段时间越久越好。只有对器材有充分的了解,我们才会把握住它的“脾性”,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一.常见单反/微单相机品牌(个人排名):
1、徕卡Leica:(1907,德国)
2、尼康NIKON:(1917,日本)
3、佳能Canon:(1937,日本)
4、宾得PENTAX:(1919,日本)
5、奥林巴斯Olympus:(1919,日本)
6、索尼SONY:(1946,日本)
7、富士FUJIFILM:(1934,日本)
8、松下Panasonic:(1918,日本)
9、三星SAMSUNG:(1938,韩国)
10、卡西欧CASIO:(1957,日本)
二.尼康与佳能机身型号的命名规则
首先,旗舰都是一位数,比如尼康D4s,D4,D3s,佳能1DX这种,但是佳能比较高档的都是一位数,这时候就看数字大小,数字越小等级相对越高,等级从高到低:1D系列>5D系列>6D系列>7D系列。
尼康则是数字越大等级相对越高,同一时期的产品线,同样位数的机器数字越大相对越高,比如说等级上:D810>D750>D610。
所以总结下尼康同时期(很重要)就是位数越小,数字越大,相对就越高级。举个例子:D4s>D810>D750>D610。
然后就是区分全画幅和APS-C,主要靠记忆。佳能除了7D以外其他所有的一位数机器都是全画幅。APS-C方面尼康的话看数字大小即可,都是四位数,四位数的第一个数字代表等级分别是(高到低)7,5,3,第二个数字代表代数,比如(新到旧)D7200>D7100>D7000,后两个数字目前为止都是0
注:没有D5400但是有D5500
佳能方面依旧是数字位数越小越高级,APS-C旗舰是7D,目前出到第二代,所以名字叫7DII,接下来一个级别就是两位数,越大越新,比如(新到旧)70D>60D,然后就是3位数机器,也是越大越新,比如(新到旧)750D>700D>650D>600D>550D>500D
其中有几个奇葩(无贬义):760D与750D同时推出,760D是750D的高配版可以这么说,佳能最低的是四位数机器,基本被无视,比如说(新到旧)1200D>1100D
接下来是两品牌各自对应型号:
D4s——1DX
D810——5D系列
D750——下半个5D系列上半个6D系列(二者之间)
D610——6D
7D——上半个D7200
70D——下半个D7200
760D——这个略奇葩,有点像以前的D90,对手处于比较老旧的D7X00比如D7000
750D——D5500
100D——没有完全吻合但是通常竞争对手就是那些入门级如D5200这种(虽然5200强很多)其实真正对手是宾得的机器我觉得但也不是很吻合。
1X00D(X=1,2)——D3Y00(Y=1,2,3)
真正在市场上的机器远不止这些。
真正的尼康在售产品线应该是:
D4s,D3X,D810A,D810,D800E,D800,Df,D750,D610,D7200,D7100,D7000,D5500,D5300,D5200,D3300,D3200
注:D810A是特殊用途相机
而佳能则是:
1DX,5DsR,5Ds,5DIII,6D,7DII,70D,60Da,60D,760D,750D,700D,100D,1200D
注:60Da是特殊用途相机
三.关于器材配置方面的一些建议
1、不要过度迷信器材,否则它注定会让你失望
好器材对好作品有帮助,但是有限,无非也就是在画质、特效(如超浅的景深)上显示优势,但一幅好作品绝不限于此,它在前期和后期都牵涉到方方面面,光靠这些优势是不够的。过度迷信器材是摄影人容易掉进的陷阱,不但浪费金钱不说,更重要的是它让你的摄影之路发生了偏离——总觉得自己拍得不够好,是因为器材没有配置到位,心思都放在折腾器材上,没有潜心去学**和实践,导致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2、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购买器材,不要过于求新求好
数码时代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现在的最新型号,很快就会过时,就像我前面列出的某些相机型号,才不到十年,已经和古董一样难以找到。尝新代价太大,作为工薪阶层,收入有限,作为业余爱好者,器材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一味求新求好,那可能就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开支。再说,摄影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旅行、外拍、聘请模特、服装道具都需要经济的支持。
3、根据自己的拍摄题材、拍摄风格来确定器材
如果是网上发布作品,追求过高的像素其实是给电脑增加负担,而一升级电脑又意味着花钱;顶级的单反器材,往往大与重,对于喜欢旅行拍摄的人是个负担(尤其是女生);一般性的艺术人像创作,高速连拍多半会被闲置。
4、尽量用简单的配置来实现自己的创作
用心把手上器材的“脾性”摸透,将它们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这远比满柜子的器材来得实在。“贪多嚼不烂”,器材过多,反而对它们用心不专,无法揣摩出其中奥妙,最后就是器材玩人,而不是人玩器材了。如果是喜欢拍摄外景人像的摄影师,携带过多的器材外出,还意味着更重的行囊和更大的损坏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