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冬季雪景拍摄攻略

2024-01-03    1942 浏览

一进入冬天,爱好摄影的朋友们就有了新的拍摄题材。北方的伙伴纷纷拿起家伙直奔坝上或者东北,南方的兄弟也纷纷带齐装备开始北上,准备在雪地里好好地“撒点野”。雪景在摄影爱好者心里有着特别的含义,不光能表现大自然的壮美,还可以以景言志,像诗人一般表达自己的胸中情感。那么这样有内容的主题,不掌握一点拍摄小技巧怎么可以?以下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如何拍好雪景的实用技巧。


提前制定拍摄计划


即使身处北方的城市,暖冬也让大雪纷纷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景象。很多时候,万物刚被覆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就很快融化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前制定拍摄计划。


想要拍摄雪景,首先应该每天关注天气预报,这也是我们预先得知雪之将至的最佳途径。


在得到降雪的预告之后,应该考虑在你喜爱的拍摄地点中,哪些适合雪景的表现?然后列出几个能够迅速抵达的拍摄地点,提前为电池充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雪花如期降临,立刻在第一时间奔赴拍摄地点。特别是对于拍摄雾凇,提前准备显得更为重要。雾凇是温度较高的雾气遇冷急骤凝结在树技上形成的,它附在树枝上的形态犹如玉树琼枝,格外迷人,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最爱的冰雪美景。


雾凇一般只能维持到日出后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晚了,太阳光使地面温度回升,雾凇就会融化。拍摄雾凇要在天明时赶到拍摄点,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日出前15分钟到9点半左右,在合适的光线下要抓紧时机尽快拍摄。一旦错过这个时段,树枝上就只能看见消融的水滴了。


正确曝光避免画面灰暗


正确曝光是拍摄雪景成败的关键。在大面积雪景中,使用相机本身的测光系统拍摄,一般都曝光不足。这是因为雪景反光极强,亮度极高,拍摄大面积的雪景时,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会误认为环境非常亮,因此自动降低曝光量。


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曝光补偿,酌情增加0.5~2档曝光量(新雪、积雪、冰状雪反光强度不同)。也可将相机对准中间色调的物体,比如人的皮肤,局部近距离测光,并按照测得的数据,使用手动模式拍摄。


需要注意的是,拍摄雪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要曝光补偿,只是雪在画面中占大面积时才需要设定曝光补偿。


表现冰雪的质感和影调


拍摄积雪时间最好选择在白天的一早一晚,即上午九点以前或者下午四点以后拍摄。这主要是考虑到阳光的强度和入射角度。


在高角度光线的照射下,积雪对阳光的反射率非常高,冰雪的细节容易淹没在强烈的反光中,使画面上白茫茫一片。


当阳光低角度照射时,光线在雪面的反射角度较小,画面会更加柔和。另外,选择侧光或侧逆光,最能表现冰雪的明暗层次和雪粒的透明质感,影调也富有变化。


除了白雪外,房屋、溪流、瀑布中的冰棱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焦点。要表现冰凌晶莹剔透的质感,侧逆光是最佳选择,透射的阳光能够很好地突出它的质感和光泽,让冰雪显得晶莹剔透,如果配合暗色背景,质感更为突出。针对高光区域精确地点测光,可以避免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


有意识地选择景物衬托


在拍摄雪原、雪山等广阔的场景时,雪本身反差很小,周围的景物也很单一。这时要有意识地选择树木、河流、房屋、牧人作为衬景,使雪景与周围灰白色调的景物区分出来,使画面产生变化,增加空间深度,而且能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增强人们对雪景的感受。


用色彩点缀不寻常的细节


在大雪的天气里,很多平日熟悉的景物改变了形态,雪花压迫下的树枝、雪地里的印迹、傲雪的寒梅…这些不寻常的景物往往能够很好地表现季节特征。


在冰雪照片中点缀一些色彩,不仅可以使彩色的景物从白色中跳出来,成为效果突出的视觉趣味点,带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准确的测光和曝光


准确的测光和曝光是拍摄雪景的首要因素,我们首先必须对雪的特性有所了解,由于雪在地面平铺开后会产生一种镜面反光作用,造成雪地表面的特点是:亮度大、反差小,反光率高、层次缺乏、色调单一。


如此这般,在实际拍摄时,如果不掌握一些曝光和测光技巧,相机所拍摄到的景象就与人眼所看到的实景就会有一些差别。


现代数码相机测光的原理是“白加黑减”,拍摄雪景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如果画面光比相当,拍摄者由于害怕过曝,从而减少了曝光补偿,使得画面变暗;二是如果画面光比较大,拍摄者错误的对阴暗处进行测光,这样会使得画面中白雪的部分过曝。


最正确的测光办法是在画面中找到最亮的大片区域,对其进行点测光,然后设置曝光补偿为+1.0~2.0档。这样可保证画面中最亮的那些大片区域不会过曝,并且呈现纯白色,画面中的其他部分也会按照本身的颜色和亮度显现。


拍摄雪景照片这种极端情况,除了测光的方法比较讲究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摄影配件来帮助拍摄,其中最重要的配件就是偏振镜。雪景表面会有很大强度的偏振反光,加上偏振镜可以使得画面的光比减小不少。


尝试使用大光圈拍摄雾中雪景


在冬季拍摄清晨的雪景,经常会遇到雾气茫茫的天气。雾中的雪景更是具有代表性,也独有一分滋味,在这时,雪景中常见的小光圈慢曝光的拍摄方法就不一定适用了。


由于是在雾天拍摄作品,远处反差的消失通常会使作品富有一种别样的气氛,同时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生动景象。


我们在拍摄雾中雪景时,可以尝试使用较大光圈,用一些物体作为前景,以便更加突出表现由近及远的深度透视感。


在雾中拍摄雪景时,由于光圈较小而且需要增加曝光补偿,曝光时间会变得比较慢,这时雾气飘过就会产生一种过于朦胧的效果。


如果雾气过重还有可能造成拍出的照片呈现出了一种模糊一片的感觉,不仅浪费了拍摄机会,也消耗了不少电力。


雾中雪景的拍摄对于拍摄参数的设置要求比较苛刻,加一分则过,减一分则欠。不过一旦拍成,那效果真算得上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寻找特定色彩


单调的纯白色看久了也容易让人产生视觉和审美的疲劳,这个时候,采用反差大的颜色对比,来承托雪景,反而更能夺人眼球。


可以观察在雪中的周遭静物,看看其中跳跃出来的颜色,其中红色系和蓝色系与白色的对比在雪景中会显得更加动人。


红色是突出雪色纯白非常好的对比色。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可以寻找这种颜色来进行搭配,意识到小景也是可以出彩的,多多拍摄一些很细节的东西。


但是要稍稍注意的一点是,当红色出现在画面中,为了顾及雪色的呈现,很有可能画面中的红色会出现过于偏色的情况,有可能红色会偏紫色或者粉色。因此,我们可以在前期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RAW格式,以方便我们后期的时候调整红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蓝色也是可以为雪景作品加分的一种特定色彩,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加上一抹亮蓝,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的清凉之感,也能让作品跳出平淡无奇的色调陷阱。例如上图,试想我们将画面上深蓝色的湖泊移除,换上一片跟岸边色彩相同的白色,这幅作品是否就没有你现在所看到的这样富有层次了呢?


想要突破现有的水平,首先就让我们从色彩出发,在对缺少光影,且色彩单一物体进行拍摄时,考虑带入更多不同的色彩,为画面增添生气和一些富有变化的层次感。


极简化的构图


如果你选择的拍摄地没有任何可以作为点睛之笔的色彩出现,也没有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那么就可以尝试用极简化的构图方式来进行拍摄。


简洁的构图,细致的纹理,戏剧般的氛围,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溺其中。对于拍惯了纷繁雪景的人来说,偶尔换换拍摄风格,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下雪的时候,一片纯白和苍茫,很容易拍出简洁的画面。只要带上一款ND系数比较高的减光镜,拍出这样作品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这样的雪景极简摄影风格作品在后期的时候大多数都采用了转黑白的方式进行处理,单色调的环境更容易凸显出作品中的主体和主题。


这类作品的拍摄手法也比较简单,一台稳固的三脚架,一块ND系数比较高的减光镜就可完成,新手也能轻松驾驭。


综上所述,如果拍摄地点的景色不太尽如人意,又或者拍摄技术还欠缺火候,在冬天拍上几张极简雪景作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镜头防雾小妙招


在拍摄雪景时,水汽常会在镜头上发生冷凝形成水雾,你的拍摄将会因此而深受影响。虽然相机保暖套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不过过大的体积和保暖时间的不足也是让大家苦恼不断的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水雾问题,大家也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摄影师MarkPeterThorpe的方案让笔者眼前一亮,大家不妨也尝试一下。


他采用的方案是将暖宝宝贴在镜头上,并且他自己通过实验证明,应对起雾,暖宝宝的表现非常出色。


首先,将一些胶带贴在镜头上。尽可能采用质量较好并且不会在镜头上留下印记的胶带进行粘贴。


接下来,将暖宝宝贴在镜头的下侧面,开始加热。对于一般直径和大小的镜头来说,两个暖宝宝就足够覆盖镜身的大部分面积。


最后,用带有尼龙搭扣的厚布条包住镜头,以便尽可能保温。瞧,镜头已经整装待发了。质量好的暖宝宝的保温效果甚至可以持续一天,足以应对长时间的拍摄。


如果你居住在温暖宜人、一点儿雪也不可能见着的地方,不妨计划一次冬季旅行,去北方那些有着林海雪原、巍峨雪山、冰冻湖泊的地方看看。冬季的旅行不但飞机、住宿、门票费用很低,也能够避开传统旅游季节如织的游人。


著名的雪景拍摄地包括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木格措湖、新都桥、贡嘎山,新疆天山、喀纳斯、可可托海,吉林长白山、雾凇岛,黑龙江哈尔滨、雪乡,内蒙古坝上、阿尔山、大兴安岭,安徽黄山、西藏等。这些地方都让人仿佛置身被尘世遗忘的仙境,令人如痴如狂,频频按动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