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冰臼遗迹 相关信息共 2013
永协营遗迹
永协营遗迹
2023-09-23
永协营遗迹永协营遗迹位于猴子沟景区东部、宝合溪与纸厂溪交汇处东南约500m处海拔1501.0m的山头上,为清咸丰三年(1853年)罗姓贡建的军事营盘。史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0年)贵州各族人民在太平天国影响下纷纷起义(如龙里县巴江夷族领袖龙舟山亦乘时
沽源冰山梁
沽源山梁
2023-07-02
山梁位于沽源县城东南46公里处的盘道沟行政村三道林自然村境内,主峰海拔2332米,与老掌沟原始森林景区东西相望,景区周围山高水长,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茂密。高山草甸,高山密林,星罗棋布。夏日山顶积雪不化,故名山梁
垄山日军侵华遗迹
垄山日军侵华遗迹
2023-10-15
垄山日军侵华遗迹位于吴兴区仁皇山街道垄山行政村垄山,时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1989年3月,垄山日军侵华遗迹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垄山日军侵华遗迹,垄山日军侵华遗迹简介,垄山日军侵华遗迹湖州市吴兴区垄山日军侵华遗迹旅游指南
南泉冰枣
南泉
2023-10-06
南泉枣:南泉枣是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南泉村的特产。南泉枣位于南泉村,自然条件优越,土壤为青石山冲积母质形式的红壤土,矿物质丰富,枣皮薄、个头大、甜度高,富含丰富维生素C和天然富硒,全国独一无二的口感。位于临沂市北部的连绵群山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枣树,
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
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
2023-05-24
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位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风景名胜区黑山岭,年代为1934年。2019年,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冰碛湖
高山碛湖
2023-09-28
怒江两岸雪山深处,有无数的高碛湖。湖大都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的接近4000米,人迹罕至。春夏之交,消雪融,雪退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从山上到湖边,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清碧透亮的湖水,映照着无边的原始森林和空阔的蓝天
上马石遗迹
上马石遗迹
2023-08-29
上马石遗迹前山神庙遗址对面油松林中,有上马石。传说汉光武帝刘秀和夫人路过燕子山,见满山遍野百花齐放,阵阵花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夫人便要下马观赏燕子山的风光,刘秀见夫人难得有如此雅兴,便依了她。见路边有一巨石,就踩石下马,待饱览美景后,又踩此石上马
冰粉凉宵
粉凉宵
2023-11-30
粉凉宵:粉凉宵是云南丽江特色饮品,在丽江古城里随处都可以看见有在卖粉和凉宵的小摊,是丽江古城常见的特色小吃之一。粉是特殊的小小的果实用纱布包了揉出来的半透明晶体,爽滑可口。凉宵则是用米粉做的,熬制一锅米粉后用特定的斗笠沥出小小的颗粒,味道也是很特别。食
金中都城遗迹
金中都城遗迹
2023-03-19
金中都城遗迹位于凤凰咀村、高楼村、万泉寺、马连道,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中都城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现残存的金中都城南垣西垣遗迹,是研究北京历史和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信息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永州八记》遗迹
《永州八记》遗迹
2023-06-15
《永州八记》遗迹《永州八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写下的8篇山水游记。8篇游记寄情永州山水,文简意赅,画面奇丽,各自贯通,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诵。《永州八记》中所写的自然景物,虽年代久远,历经沧桑,但多数遗迹犹存
硅化木地质遗迹
硅化木地质遗迹
2023-07-21
安溪王家坪硅化木群地质遗迹具有分布广、赋存地层层位多、数量大、保存完好,径杆粗大,外形各异,树根形态优美、木质结构清楚等特点,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硅化木群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糖醋芝麻冰凉粉
糖醋芝麻凉粉
2023-12-02
糖醋芝麻凉粉:糖醋芝麻凉粉是贵州铜仁地区特色风味小吃,为铜仁传统夏时小吃。凉粉是流行于西南地区的特色美食小吃,各地叫法和做法不同,大部分都是加糖加各种果脯,但铜仁的凉粉则是加白醋红糖和芝麻花生碎仁,即糖醋芝麻凉粉。其主要原料有凉粉籽、碱水、石灰水、白
冰纹石砚
纹石砚
2023-10-08
纹石砚:纹石砚,产自临朐县,砚石紫色,间杂黄色纹,纹中有隙缝,隐约可见,当地很多砚友称作紫金石砚,实与1973年在元大都遗址0土的米芾铭文的紫金石大相径庭,那方砚台紫色银星,因此,国家艺术大师鲁砚制砚大家刘克唐称作纹石砚。
公园芋仔冰
公园芋仔
2023-07-13
公园芋仔:40年如一日,一辆手推车,几张小板凳,公园芋仔是很多彰化人记忆里最沁心的回忆。质细致、原料道地,不论是糖、芋头、绿豆、牛奶……,均为真材实料,基中以芋头冰的销路最好,是其招牌。(彰化县)
石湾玉冰烧酒
石湾玉烧酒
2023-11-09
石湾玉烧酒:石湾玉烧酒是广东佛山禅城区的特产。石湾玉烧酒酿制技艺,由1830年创立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清代道光翰林学士陈如岳辞官之后于1895年始创,其技艺一直口传手授传承,从未间断。2009年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