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南屿碗窑山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南罗山仰韶文化遗址
罗山仰韶文化遗址
2023-03-26
襄垣罗山仰韶文化遗址,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峰村的漳河南岸台地上。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面积为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遗址的西部断崖暴露有灰坑等遗迹,遗址地表散落有陶片
里窑窑址
2023-08-11
址(含后龙山址、瓦子岭址、排前址、福水源址、石子坑址、家岭址、徐家源址、傅家山址、鸡公山址、张家边址、里址、沈家牌址),里址,里址简介,里址抚州市金溪县里址旅游指南
北门窑址
北门
2023-05-25
北门址,原称古遗址,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的猪乸岭及马山。隋、唐代遗址。古群依而建,地面可见的有约20多座残,分为上、中、下三排,分布面积达20000平方米
南陕窝遗址
陕窝遗址
2023-05-06
陕窝遗址位于郑州市上街区中部,遗址北临310国道,南部临汜水河支沟。现地表为耕地,地势高北低。在遗址区北中部发现有灰坑数个,灰坑土色黑褐色,包含有陶片、石块等遗物
武邑扣碗
武邑扣
2023-12-10
武邑扣:武邑扣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河北菜。不是一道菜而是一桌蒸。传统扣由8个净组成,有东坡肉、瘦肉、肥肉、肘子肉、米粉肉、杂烩肉、丸子、排骨。从宋代开始,武邑农村就有了用扣设宴的习俗,方言称之为席儿。中文名:武邑扣方言:席儿起源:宋代
南林木遗址
林木遗址
2023-07-05
林木遗址,位于定襄县季庄乡林木村北约400米处。在滹沱河北岸台地上,东西长400米处,南北宽5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地面采集有夹砂灰陶,夹砂灰褐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绳纹、划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盆,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桂林碗糕
桂林
2023-11-24
桂林糕:糕、水糕又名梆梆糕,用漓江水浸泡粘米,磨成半液体状(粘米以全州和漓江两岸出产的粘稻米为好),加蔗糖后盛于浅黄色小粗中蒸制而成,以加水的多少而成为糕与水糕。糕稍干,吃时清甜松口;水糕较稀,吃时甜滑易咽。两者的爽口、清香,还得之于漓江之水和吃漓江
银岗古窑场遗址
银岗古遗址
2023-06-21
银岗遗址位于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村面的七座低矮山岗。年代为周代。1996~1999年发掘2000多平方米。堆积最厚1.3米。发现4座龙窑,前为火膛,后为室。其它遗迹有灰坑、水沟、柱洞等。从柱洞走向看,可能属于圆形的房址遗迹,很有可能是制陶的作坊
南谯朝阳遗址
谯朝阳遗址
2023-04-02
谯朝阳遗址位于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万桥村,时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遗址,面积为6000平方米。为滁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滁政199353号。保护范围:遗址外东、西、、北各50米
堡子山遗址
堡子遗址
2023-10-07
堡子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岔口社堡子遗址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地表及断面暴露有丰富的篮纹红陶片、素面及夹砂红陶片等遗物和白灰面灰坑、址等遗迹,文化层厚15.5米
保德碗托
保德
2023-08-12
保德托: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托的制法,是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养面
煎碗坨
2023-08-07
坨:承德盛产荞麦;用荞麦面制的坨,是承德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时,煎坨深受随行的后妃们的喜爱。煎坨的原料为荞面、绿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润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吃起来别具
南泉山寺
2023-09-21
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泉山中。《黎平府志》载: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
猎屿铳城
屿铳城
2023-06-24
其中一处炮台已经无迹可寻,另一处在猎屿岛上,当地人称之为猎屿铳城。从南澳岛的主岛可乘船去猎屿岛。猎屿岛是一座小山,上面无人居住
盘屿桥
屿
2023-11-15
屿桥俗称桥头亭,位于福州市盖山镇红星农场大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