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天台摩崖石刻 相关特产共 47
天台白术
天台白术
2023-09-03
天台白术:白术,又名冬术,多年生草本,每年十、十一月采收,有补脾益胃、去除湿燥的功效。主治脾胃气弱、倦怠少气,虚胀水肿,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等。天台盛产白术,为山农大宗经济作物。
天台扁食
天台扁食
2023-12-03
天台扁食:天台扁食是浙江省台州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属于浙菜系,因发源于天台县而得名,属于春节等重大节日的年节食品。该菜品是麦粉制成的食物,把揉好的面粉切成小段,辗压成薄皮,然后把煮熟的萝卜、荸荠、笋干、精肉及豆腐干、鸡蛋片剁成的碎丁,配上调料,作为馅子。现做现烫
天台香鱼
天台香鱼
2023-09-04
天台香鱼:产品名称:香鱼产品产地:浙江台州天台产品特性:香而无腥气,肉质鲜嫩,醇美可口。产品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产品功效:具有益肺止咳、宽中健胃、利水、补虚劳的功效。产品简介:天台香鱼主要产于苍山东麓的泳溪之中,离东海仅四十余
天台黄牛
天台黄牛
2023-06-26
天台黄牛:天台山小狗牛即天台黄牛,是以天台县为主产区,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山地型小个体黄牛品种。因其体小但敏捷如犬,俗称小狗牛。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各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2007年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专家对小狗牛进行
天台扁食
天台扁食
2023-09-03
天台扁食:将各种菜肴切成粒状,再用四方的粉皮包起来,略带扁形,很像耳朵,故而得名。可以汤吃,也可以烤起来下酒吃。
台州天台乌药
台州天台乌药
2023-09-04
台州天台乌药:产品名称:天台乌药产品产地:台州天台产品功效:性温,味辛,功能适中、行气。产品简介:天台山峰峦重叠,郁郁苍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著名的药材产地;其中以天台乌药、三七参、白术、芍药、茯苓最为著名。《辞海》载:乌药,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
天台什锦糕
天台什锦糕
2023-09-03
天台什锦糕:天台原有十景糕,是在糕上印上天台山十景图案,后来就成了什锦糕,品种多样,带有喜庆色彩。十景糕主要用各种形状的麦粉团放到木模上印制而成。图案主要有寿字,双喜字,吉祥结、梅花,也有印成云朵形、鱼形、鸟形的,这种糕点一般是甜馅或实芯的。从外形来看,无异是
天台青饺
天台青饺
2023-09-03
天台青饺:天台青饺清明节一到,总少不了做这个青饺,虽然颜色是绿色的,大家不要以为是色素哦。都是用新鲜的艾青洗净、煮熟、捣烂,拌入糯米粉,之后才成为绿色大使的,是非常健康的小吃。做法:将采来的艾青洗净、煮熟、捣烂,拌入糯米粉,揉拌成青团,然后包入甜、咸两种馅子,
石雕石刻
石雕石刻
2023-10-07
石雕石刻:莒南县具有石雕石刻生产的传统。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以县外贸石刻为龙头,重点培育了以坊前、坪上、相邸、涝坡等乡镇为主的石雕石刻基地,产品主要出口,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6家。近几年,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花色品种不断翻新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2023-11-27
大足石刻:大足在四川省东南部、沱江支流恒河上游。在该县的北山、石门山、宝顶山、石篆山等地,保存着始建于晚唐,历经五代,终成于南宋的40多处石刻,造像达五万多个,于是,大足被称为石刻之乡。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
2023-12-02
安岳石刻:安岳石刻——净瓶观音:该产品选用民间极其稀有珍贵的紫袍玉石为材质,集安岳精湛的石刻艺术和传承手工工艺,临摹安岳县圆觉洞净瓶观音,精工雕刻而成。古往今来人们常把它当作吉祥物作为镇宅之宝,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和传世之价值。安岳石刻——宝印观音头像:宝印观
莒南石刻
莒南石刻
2023-10-06
莒南石刻:【莒南石刻】莒南县境内大理石、蛇纹石、黄花石等石雕材料储量丰富。早年民间艺人曾用黄花石刻制烟袋嘴、葫芦、石环、手镯、健身球等小工艺品,只作观赏赠人之用,未形成商品。1968年以境内王家坊前一带蛇纹石化大理石为原料建起莒南第一家石刻厂。1987年莒南已
邵阳石刻
邵阳石刻
2023-10-29
邵阳石刻:清道光《宝庆府志》载:本地产墨石,用来雕刻笔筒、笔架等文化用品,历久不衰。邵阳石刻珍品以石狮为最,民谣东安牌楼西安塔,宝庆狮子盖长沙生动说明了邵阳狮的艺术水平和知名程度。
石刻三茗茶
石刻三茗茶
2023-07-06
石刻三茗茶:石刻三茗茶,是重庆市大足县的著名特产茶叶品种,该茶采自西山森林公园腹地的生态茶园,石刻三茗茶主要是由第二代松茗茶、茗螺、茗芽组合而成。重庆市大足县的石刻三茗茶,采自西山森林公园腹地的生态茶园。它主要是由第二代松茗茶、茗螺、茗芽组合而成,品质纯正,滋
广元白花石刻
广元白花石刻
2023-11-30
广元白花石刻:白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隋、唐开始,石刻艺人们就利用当地一种细密柔润、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石层),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石屏、砚台、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