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安阳有哪些特色美食 安阳有什么好吃的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鼎日有油酥肉松
2023-09-21
鼎日有油酥肉松:产于福建福州。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
粉浆饭
2023-10-12
粉浆饭:安阳三大宝之一。其特点:香醇浓郁,酸甜适口,有清热败火之效。熬制粉浆饭以绿豆粉浆为主,配以优质小米、大豆、花生仁、精盐、适量荤油,出锅后浇上糊葱花汁,撒上香菜沫(安阳)
板浦汪恕有滴醋
2023-08-25
板浦汪恕有滴醋:山西的陈醋、镇江的香醋、板浦镇的滴醋并称国内三大醋,而所有的滴醋种类中以板浦的汪恕有滴醋为最佳。汪恕有滴醋为清朝醋师汪一愉所创,始产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该醋香味浓醇,风味独佳,一问世即声名远扬,300多年来,盛誉不衰。清乾隆年间,海州知
扣碗酥肉
2023-10-12
扣碗酥肉:中原地带安阳,口味偏淡,但近年来川菜、粤菜、东北菜接连进入,到饭馆吃饭,安阳人喜欢各种菜式都点一点。当地的传统菜式八大碗依然受欢迎,红白喜事尤其少不了。以现在的口味而论,扣碗酥肉最具继续传扬的潜力。传统小吃三不粘、粉浆面其实最能代表安阳饮食的特色。扣
扣碗酥肉
2023-12-17
扣碗酥肉:扣碗酥肉是安阳的一道经典特色名菜,属于豫菜,此道菜特点是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不仅是安阳的一道常见的家常菜,也是安阳许多酒席上都能够吃到宴席名菜。扣碗酥肉的做法历史悠久,以五花肉为主要材料,烹饪以蒸菜为主,做法是腌制且油炸肉片铺在碗底,上面覆盖
皮渣
2023-12-20
皮渣:安阳相州皮渣是安阳三大宝之一(粉浆饭、血糕、皮渣),做法甚多,主要有皮渣扣碗、皮渣烩菜、凉调皮渣、生煎皮渣几种。原料为粉条,加上猪油、虾皮、其他调料混合油煎,晶莹香软,弹性十足,口感顺滑有嚼劲。中文名:皮渣分类:冀南,豫北口味:咸香主要食材:红薯淀粉辅料
太行裘皮羊
2023-07-14
在河南省境内分布在安阳、新乡地区的林县、安阳、汲县、博爱、沁阳及修武等县【形成历史】由于太行山
八宝布袋鱼
2023-10-12
八宝布袋鱼:是安阳特三级红案厨师李印斗创制的杰作,入选《华夏名菜》一书。它以一公斤重的鲜活黄河鲤鱼一条为原料,加之配料、佐料,上笼蒸熟后加姜醋汁而成。它选料严格,配料、佐料多而讲究,制作精细。风味特色:形体完整大方,花色悦目美观,鱼鲜嫩,汁鲜美,营养丰富(安阳
八宝布袋鱼
2023-12-17
八宝布袋鱼:八宝布袋鱼是河南安阳传统的名菜之一,是以鲤鱼、姜醋汁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属于豫菜系,原是安阳特三级红案厨师李印斗创制而成,入选《华夏名菜》一书。八宝布袋鱼选用一公斤重的鲜活黄河鲤鱼为原料,加之配料、佐料,上笼蒸熟后加姜醋汁而成。它选料严格,配料、
扁粉菜
2023-12-03
扁粉菜:扁粉菜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也是安阳居民最爱吃的饭菜之一。扁粉菜以粉条做主料,配以青菜、豆腐、猪血等,在一口大铁锅中煮。扁粉菜的关键是高汤,高汤味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扁粉菜的味道,因此,安阳扁粉菜经营者一直在高汤的做法上下功夫,使扁粉菜味道不
细香碟上灶
2023-12-17
细香碟上灶:细香碟儿上灶是安阳一道地道的传统名菜,属于豫菜。此菜选用香菜梗、笋尖梗、芦笋梗、熟牛舌、熟肚头、带皮五花熟肉、熟牛肉、莲菜、蒜黄、芹菜等制作而成,酸爽开胃,营养丰富,用料普通,名气儿却不小,跻身安阳传统名菜之列,昔日无论大酒楼小饭馆,菜单上都缺不了
赛珍珠的小站稻
2023-06-11
赛珍珠的小站稻: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
马投涧小磨香油
2023-07-15
马投涧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是安阳的一大地方特产,在众多种类的小磨香油中尤以马投涧小磨香油最为著名。马投涧小磨香油是由产自河南安阳马投涧地区的坡地芝麻所制成的,香味浓郁,香气扑鼻,不仅闻着香,吃起来更香。为叫小磨香油?香油按制作方法分为小磨香油和机榨香油,小磨香油
内黄大枣
2024-01-08
内黄大枣:个大肉厚、富有弹性、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有极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早在唐代,内黄大枣就被列为贡品。九月中旬是枣子成熟的季节,此时来安阳可以品尝新鲜的内黄大枣。内黄是我国农业大县,国家生态示范县,科技先进县,国家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大规模种枣历史1500余
三不沾
2023-10-12
三不沾:安阳传统名菜,以蛋黄、猪油、白糖等烹制,色泽金黄,香软油润,甜而不腻,最大特点是不沾筷、不沾盘、不沾牙。乾隆南巡食之后,传入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