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恩施梭布垭石林犹如行走在远古的海底石缝中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汉川麻鸭
2023-10-21
汉川麻鸭:《尔雅》中记述,野鸭叫凫,家鸭叫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鸭驯化为家鸭的国家,野鸭在长期人工驯化过程中,变成颈短、翅膀小、不能飞、会生蛋而不会孵育的家禽,素有笨鸭之称。鸭的种类很多,以毛色分为白色、黑褐色、灰褐色和斑杂色等多种。汉川麻鸭属斑杂色,眼大有
酱黄瓜
2023-10-16
酱黄瓜:酱黄瓜酱黄瓜为开封传统名产,有百年左右的生产历史。该品色泽青鲜,脆甜爽口,酱香味突出,市场畅销。龙亭酱腌厂生产的酱黄瓜于1982年在全省同类产品评比中获第一名。该品选用顶花带刺、个头匀称的鲜黄瓜,每条不超过100克者为最佳,先将黄瓜杀水,然后配食盐、酱
金丝楸
2023-10-15
金丝楸:金丝楸,落叶乔木,是楸树中的名贵树种,为卢氏主要乡土树种之一。楸树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收缩率小,不翘裂,耐水耐腐,不易虫蛀,木材纹理通直,容易加工,切面光滑,有光泽,油漆及胶粘力均佳。是制作家具、胶合板、乐器及室内装饰品的优良用材金丝楸树的根皮、叶、花
观音堂牛肉
2023-10-15
用料严格,制作方法独特:先将宰杀的鲜牛肉置于盛满清水的缸中,相应的内加食盐、火硝腌渍。时间长短根据季节而定,一般冬季为一个月,夏季三四天,春秋两季七八天,直到掩得里外透红为止。腌好后,放进大锅沸煮,一般需六七个小时;在沸
乳山秦米
2023-10-09
乳山秦米:全国闻名遐迩的乳山秦米,即乳山市秦家庄出产的鹰爪虾米。海米有十几种,而秦米是脊尾白虾,俗名鹰爪虾加工而成。鹰爪虾米个头小,颜色淡黄,味道鲜美。秦米是鹰爪虾海米中的上品。晨起洗漱完毕,口中无杂味,含一粒秦米在口中津液随鲜味渐生,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东平粥
2023-10-02
东平粥:我国人民素有喝粥的习惯,仅据清朝黄云鹤的《粥谱》,即记载了各种粥食达239款之多,可见我国粥品之全,历史之悠久。东平粥无疑是众多粥品中的一颗明珠。东平粥又名徐家粥,为州城镇桂井子街徐保明世代经营,自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00年)创制以来,至今已有三百三
泰和酱菜
2023-09-23
泰和酱菜:酱菜是泰和酱食品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甜酸萝卜为最。甜酸萝卜配料独特,是泰和地方传统产品,它集甜、酸、辣、鲜、脆于一身,回味绵长。且有生津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有未吃先流涎吃了还想吃的吸引力。此外,还有酱藠头、酱萝卜、什锦菜、多味酱等20多个品种,19
兴化煎粿
2023-09-18
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
河田鸡
2023-09-16
河田鸡:河田鸡:产于河田乡,属肉用型地方良种家禽,个大体美,羽毛艳丽,具有三黄三黑的特征。传统的清炖,具清凉、降火,滋补作用。俗话这样说:没吃河田鸡,不算到长汀。长汀是汀州故地,白斩河田鸡是汀州最负盛名的名菜,被誉为汀州第一大菜。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荣获地
龙浴御液酒
2023-09-14
凤阳龙兴御液酒为明朝宫廷御酒,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因此而得名。凤阳御酒分为大明帝王、明太祖、龙兴御液等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它的特点是绵软爽尽,浓中带酱,风味独特,回味悠长。其中龙兴御液的出口量居安徽省之首。
丁家壮馍
2023-09-13
丁家壮馍: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其制作工艺非常细致,首先要选用精细面粉,加水和,再用一根长近一米茶杯口粗的压面棍反复压制后,撒上少许芝麻,在平底锅上用文火慢慢炕热,做成的壮馍直径有40公分,厚三
虎跑素火腿
2023-09-08
烹调时,选用富阳泗乡的优质豆腐皮,加上白糖、绍酒、素油、姜汁和红曲粉等调味品,经模型压制,上笼蒸熟即成。此菜色泽酱红,形如火腿,柔中带韧,鲜甜清香,既是有名的素菜,又是携带方便的旅游食品。(杭
桂花鲜栗羹
2023-09-07
桂花鲜栗羹:唐明皇时,有个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把大地照得晶亮。寂寞的嫦娥在广寒宫中,凝望人间,见到杭州西湖风景胜似天堂,游人尽情欢乐,禁不住舒展广袖,翩翩起舞。吴刚手击桂树为她伴奏,震得天香桂子落纷纷。此时,杭州灵隐寺中的德明师傅正在厨房烧栗子粥,无数芳香扑鼻
炝虎尾
2023-08-28
炝虎尾:炝虎尾是扬州、淮阴地区的一款传统名菜。它是用鳝鱼尾背一段净肉,经开水稍汆加浓计调味拌制而成,因其形似虎尾,故名。鳝鱼通称黄鳝,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将它列为鱼中上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历代一些著名中医常用以治病补身。在夏季食用功效
常州芝麻糖
2023-08-23
常州芝麻糖:常州芝麻糖是常州地区历史悠久且负有盛名的传统土特产品,属南式麻糖系列,始于唐朝,盛于宋朝。据常州市志记载:早在汉代,常州已经有用饴糖熬制成固体糖祭灶的习俗。唐代,根据需要,在饴糖中加入植物果仁来制作麻团糖等品种,以后逐步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南式麻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