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武汉有哪些人少好玩的地方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宝塔湖蒿
2023-10-19
宝塔湖蒿:宝塔湖蒿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的特产。兴国镇宝塔村万亩湖蒿基地,生产的春潮牌无公害湖蒿,远销上海、北京、香港、武汉等城市。湖蒿,亦称泥蒿、藜蒿、水蒿等,好生于湖沼地区。上世纪末,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过去无人问津的湖蒿,逐渐成为餐桌上的珍品,
桃胶山药
2023-07-03
桃胶山药:桃胶山药,是以肥城当地原料为主创新的一道地方菜,口味咸鲜微甜,是一道独具特色的桃文化美食。美食类型:地方菜
炸素卷圈
2023-12-05
炸素卷圈:天津崩豆是天津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地方传统小吃,制作原料有蚕豆、冬菜、冬笋等,崩豆外形黑黄油亮犹如虎皮,膨鼓有裂纹,但不进砂,不牙碜,嚼在嘴里脆而不硬,五香味浓郁,久嚼成浆,清香满口,余味绵长。天津崩豆尤以中华老字号崩豆张比较有名,始源
季市大炉饼
2023-08-23
季市大炉饼:季节性靖江地方特产,有数十年历史。以特制火炉和特大平底锅煎烤而成。饼形扁平,酥香可口,为馈赠亲友之佳品。大炉烧饼口味有咸、甜之分,并分别用圆形、长方形块状加以区分,以适合不同人的口味和需求。季市镇有20余家生产大炉饼,年产约80万只。代表性传承人吴
马图茶
2023-11-13
马图茶:丰顺马图茶产于丰顺县龙岗乡马图管理区海拔915~956米高的畲地上。小叶乌龙品种。茶叶经过二炒二揉精制而成,条索紧结,颜色灰绿有光泽,滋味甘爽清香,汤色青绿略带微黄。远销东南亚各地,享有传统声誉。马图名茶简介有梅州高原之称马图是梅州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之一
红托竹荪
2023-12-19
红托竹荪:1972年,总理在昆明品尝了云南的红托竹荪后,大加赞赏。而师宗红托竹荪则是99昆明世博会开园时招待贵宾的第一道佳肴。2001年8月获得中国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本草纲目》载:竹荪,又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覃等。《藏器》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
叶路大蒜
2023-10-20
叶路大蒜:叶路大蒜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的特产。叶路大蒜是黄州区农副产品中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市场声誉极好。叶路大蒜产自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农家良种,早在明朝已有种植。1949年以前,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年产鲜蒜
溢流河鱼面
2023-07-17
溢流河鱼面:鱼面,俗称捶鱼,因其清新爽口,味道鲜美,成为人们喜爱的鱼制品。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湖区渔民就能从事鱼面生产,尤以淋山河、徐家楼、团风等地出产的鱼面较著名。新中国成立后,县水产部门曾组织生产,由商业部门收购,销往武汉、黄石等地。1996年后,境内团风镇
铜陵大豆
2023-09-07
铜陵大豆:铜陵大豆铜陵大豆别名汀洲大豆是铜陵地方的优良品种。原名平头黄,有大平头黄和头黄两个品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7.87%和47.31%,比其他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要高19.7%和18.3%,但脂肪含量为18.46%和17.5%,比一般大豆品种含量略低。采用铜
乌镇姑嫂饼
2023-12-03
乌镇姑嫂饼:乌镇姑嫂饼是浙江桐乡乌镇的地方传统名点,民间传说是因姑嫂二人斗气而得名,名闻杭嘉湖,是嘉兴乌镇著名的特产糕点类小吃。姑嫂饼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是用极细麦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圆饼,有椒盐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润,它比棋子略大,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
上口冰果
2023-10-08
上口冰果:上口冰果苹果的一种,皮有红绿两种,春花秋实,剖开果肉形如冰凌,甜脆可口,含糖较高,因名之。全市沿弥河各村均有种植,以上口镇最多。为一方地方特产。上口冰果寿光蔬菜瓜果产业协会11159589冰果(新鲜水果)
六白猪
2023-11-21
有明显的特征,毛色分为六白,即额头、尾尖、四脚有白毛,故而得名六白猪。也有全黑、花肚和棕色,以六白和花肚为多。据调查,该猪种是苗族人民经过长期精心选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形成的地方优良猪种。是苗旗人民历来喜养的猪种,德峨、常
广场豆花
2023-11-11
广场豆花:说起豆花,许多人都知道在汕头有个地方的豆花最好吃,那就是广场豆花。广场豆花呈土黄色,和我们常看到的很多豆花摊档上白花花的豆花不一样,显得比较结实,其实这就是广场豆花的特色———硬。店主告诉记者:我们的豆花不管放多久都不会‘反水’。很多人吃豆花都有这样
油纸伞
2023-10-30
头上撑一顶精致的小花伞,倍增了江南春天的韵味。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旅游工艺伞,是湘潭县石鼓镇的地方名产,宋元时代已经生产。清代300多年间,生产更是鼎盛,整个青山桥、石鼓、分水,方圆百里都生产纸伞,种类有自制的小花伞、大棚伞、油
苏州民族乐器
2023-06-24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