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苏州适合亲子游的地方有哪些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鲃肺汤
2023-12-19
鲃肺汤:鲃肺汤是江苏省苏州市传统名菜,属于苏菜之苏帮菜,是用斑鱼肺制作的菜肴。鲃肺汤历史悠久,原是苏州木渎石家饭店的传统名菜,原名斑肝汤,创制于上世纪20年代,苏州木渎石家饭店以斑肝汤招待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食后对此汤情有独钟,赞不绝口即兴挥毫写下:老桂开花
常熟红木雕刻
2023-08-29
常熟红木雕刻:被誉为红木之乡的常熟,红木雕刻历史悠久,著名的雕刻技艺师众多,有明故宫建筑设计师蔡思诚,有以雕刻苏东坡游赤壁图核舟而闻名于世的王毅,有精于剔漆的杨士谦、顾思云。如今,常熟有红木雕刻厂1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清炒虾仁
2023-12-19
清炒虾仁:清炒虾仁是江苏苏州地区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之苏帮菜,该菜品是以虾仁为主要材料炒制的菜肴,其特点是清淡爽口,易于消化,老幼皆宜,深受食客欢迎,其配料可以随个人喜好而变化,做法多样。MaiGoo小编推荐苏州其他特色名菜:黄焖河鳗、莼菜氽塘片、桂花鸡头米、
上海阳春面
2023-12-03
上海阳春面:阳春面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是上海、苏州、无锡、扬州、淮安等地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阳春面比较出名的有上海阳春面、高邮酱油面(又称高邮阳春面)、扬州阳春面等,其中,上海阳春面
哑巴生煎
2023-08-29
在苏州这种馒底金黄、硬香带酥、馒身白色、松软可爱、一咬汤卤满口的民间食品,也有吃了还想吃的时候......——这是在哑巴生煎临顿路分店的店堂里的媒体介绍,可见生煎馒头对于苏州人是一种口福。说到苏州的生煎馒头,论名气和口味当
景东甘蔗
2023-12-16
景东甘蔗: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是甘蔗属(Saccharum)的总称。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为竹蔗(Saccharumsinense)。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原
母油船鸭
2023-12-19
母油船鸭:母油船鸭是江苏苏锡地区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之苏帮菜,是江苏太湖船菜的代表菜。作为苏州船宴菜中的佼佼者,在一百多年前,太湖游船众多,船家用整只鸭子,在陶罐中煨制,原汁原汤,香味浓郁,肉质酥烂不碎,深受船客欢迎,游客称为船鸭,后经苏州地区厨师改良,将原带
考亭葡萄
2023-06-30
考亭葡萄:考亭葡萄,主要产地在考亭和童游等地,群众俗称考亭葡萄。1984年,由农业科技人员谢福鑫从日本国引进优良品种巨峰葡萄100株,由省政府领导批示建阳县农业科研机构安排在考亭、童游一带进行试种,有12株当年结果23串。1985~1986年,考亭大力推广种植
洪泽草鸡
2023-06-24
洪泽草鸡:洪泽草鸡是江苏淮安洪泽的特产。草鸡鸡肉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不但适于热炒、炖汤,而且是比较适合冷食凉拌的肉类。鸡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营养功效丰富,随处可见,故民间称鸡为济世良药。该鸡习性活泼,体
汴梁西瓜
2023-10-16
汴梁西瓜:西瓜是开封最为著名的地方特产。开封地处豫东平原,气候温和,夏季雨水均匀,土壤多为沙质,适合西瓜生长。开封西瓜的特点是:皮薄、沙瓤、汁多、味甜。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为夏季消暑、解渴之佳品。汴梁西瓜是开封的传统特产,驰名古今,畅销中外。其特点是
绿杨馄饨
2023-08-29
苏州的绿杨鸡汤蟹粉馄饨,厚皮,大馅,清汤,还撒着几缕细细的豆腐干丝,很有卖相。汤清如水,不带一丝面粉的浑浊,但又不失其鲜。馅心松软,有酱味,是南方揉合了
王庄西瓜
2023-06-24
王庄西瓜:王庄西瓜是尚湖镇的传统农产品,以皮薄、汁多、味甜、口感爽、脆而著称。早在五、六十年代,王庄西瓜就享有名气,特别是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华东地区有很高的声誉度。当时只种植华东6号、解放瓜等品种。一九九八年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推动下,王庄西瓜迅速发展,建基地
故城三豆
2023-08-03
故城三豆:故城三豆系指故城地方特产红小豆、绿豆、黑豆三种小杂粮。当地生产生态环境极其适合杂粮生产,现有生产基地5万亩,年销售产品5000吨。故城三豆产业化经营合作社的主导产品甘珠牌红小豆,连续六届被评为河北省名优产品,2004年被国家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200
洪雅生态宴
2023-12-04
洪雅生态宴:吃、住、行、游、购、娱,餐饮文化是旅游产业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洪雅素有雅自天成、绿海明珠的美称,这里山川秀美、特产丰富,经国家认定的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数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地方餐饮文化内涵丰富,很多名食、小吃(好载入基尼斯世界记录的洪雅钵钵鸡以及雅鱼
乌锦
2023-09-05
乌锦:乌镇丝绸著名老字号益大丝号的创始人沈永昌有一儿子名沈学文,他继承父业后,为摆脱传统木机绵绸在市场上滞销的窘境,经多方考察后决定以织锦产品代替传统产品。1923年,他亲自选拔十余位学徒分赴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学习织锦技术。经几年辛苦,反复试制,终于装造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