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2024-01-09       2208 浏览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北依黄山,南接千岛湖,面积9.5平方公里,是一个聚集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中文名: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外文名:Ancient Huizhou Cultural Tourism Zone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年 全天开放

景点级别:AAAAA级

占地面积:9.5 km²

著名景点: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潜口民宅、呈坎、唐模

最佳旅游季节:3月-11月

建议游玩时长:1—2天

官方电话:0559-2181014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 商埠遗风-汪口(视频片)▲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有人说,婺源是“封闭的山,开放的水”。在万山丛蔽中,除了徽饶古道等有限的陆路通道外,河流成为了这里最为活跃的商业经脉。

汪口村,因水而生的水运商埠,使之成为商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明清更是繁荣一时。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汪口,婺源县江湾镇一个千年古村落,位于婺源东部,古时又称"永川"。据《永川俞氏宗谱载》,歙县篁墩俞昌迁婺源的第九代孙,宋代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宋大观三年(1110),由附近陈平坞(已废),迁到今汪口村后的郑婆坞(现俞林标宅前),再由郑婆坞逐渐向河边扩展。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又名"永川"。汪口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留有古徽州文化传统的古村落。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汪口村三面临水,江湾水、段莘水在此交汇,明净如练的河水由于村对岸葱郁的向山的阻拦而呈"U"形弯曲,形成村前一条"腰带水"的三面环水的半岛。由于四周群山环抱。汪口山多耕地少,婺源旧志曾载:“婺居徽饶间,山多田少,西南稍旷衍,东北多依山麓,垦以为田,层累而上,至十余级不盈一亩。”所以,江自南向北,向山--段莘水--官路正街商市--村庄民居依次形成了汪口"山--水--市--居"的村落整体形态。

▲烟火汪口▲

▲鸟瞰汪口▲

汪口作为古徽州婺东重要水道,历史上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南宋兴起的“草鞋码头”是婺源东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遥记当年沿河边有18个溪埠与18 条街巷相对应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足以见证这一水运古商埠曾经给汪口带来的数百年兴盛繁华。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汪口徽派古建筑星罗棋布,建筑型制非常丰富,村落空间的布局近似网形,以一条官路正街做“纲”,十八条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纵横发展的小巷,将民居织成一个个“目”。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兴盛时遍布全村的商号有120余家,官路正街现存的古商铺建筑还有66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汪口古村落建筑保存下来的有俞氏宗祠、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述德堂、慎知堂、生训堂、守训堂、积善堂、养源书院、存舆斋书院等计265幢,建筑占地面积达27000多平方米。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其中,最不容错过的莫过于东关大桥附近的俞氏宗祠。宗祠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候补县丞俞应纶为祀始迁祖俞杲,带头捐银并集族人助资,创建俞氏宗祠“仁本堂”。道光四年(1824),茶商俞澄辉捐银一千两重建。建筑内部木质构建精美华丽,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被古建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汪口村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徽商"为汪口古村落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使这个古村落成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徽商"留下的遗迹,汪口村依托水路交通有利条件发育成为一个因水兴商,以街为市的"商埠名村",在为数不多的皖南徽州商业交通型古村落中,具有独特的典型意义。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自古以来,汪口人在这里耕读并举,儒商结合,繁衍生息。名人和著述徽商“亦儒亦商”的风习,朱子故里崇尚教育的传统浸濡、影响了村人。汪口村素来重视教育,自宋至民国,建有“存舆斋书院”、“四宜轩”、“心远书屋”、“岩筑山房”、“养源书屋”、“国民小学”等许多教育馆舍与机构,使汪口村成大器者比比皆是。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图中

来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感受这个兼具水光山色和浓郁商埠遗风的古村落吧

文章编辑| 徐磊翔

图片来源| @网络网友

文字来源丨@行走观察

视频来源丨@众恒映画 @ 婺源民政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 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婺源曾经作为旧徽州一府六县组成部分,由于长期受到徽文化的影响,保留有相当多的徽派建筑和风俗文化,但是让它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婺源,在徽文化的地理上,已经是古徽州的边缘地带;在徽文化的典籍中,她又是一方重镇。有人说,婺源是“封闭的山,开放的水”。在万山丛蔽中,除了徽饶古道等有限的陆路通道外,河流成为了这里最为活跃的商业经脉。 汪口村,因水而生的水运商埠,使之成为商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明清更是繁荣一时。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汪口,婺源县江湾镇一个千年古村落,位于婺源东部,古时又称"永川"。据《永川俞氏宗谱载》,歙县篁墩俞昌迁婺源的第九代孙,宋代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宋大观三年(1110),由附近陈平坞(已废),迁到今汪口村后的郑婆坞(现俞林标宅前),再由郑婆坞逐渐向河边扩展。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又名"永川"。 汪口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留有古徽州文化传统的古村落。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汪口村三面临水,江湾水、段莘水在此交汇, 明净如练的河水由于村对岸葱郁的向山的阻拦而呈"U"形弯曲,形成村前一条"腰带水"的三面环水的半岛。由于四周群山环抱。 汪口山多耕地少,婺源旧志曾载:“婺居徽饶间,山多田少,西南稍旷衍,东北多依山麓,垦以为田,层累而上,至十余级不盈一亩。”所以,江自南向北,向山--段莘水--官路正街商市--村庄民居依次形成了汪口"山--水--市--居"的村落整体形态。

汪口作为古徽州婺东重要水道,历史上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南宋兴起的“草鞋码头”是婺源东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遥记当年沿河边有18个溪埠与18 条街巷相对应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足以见证这一水运古商埠曾经给汪口带来的数百年兴盛繁华。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汪口徽派古建筑星罗棋布, 建筑型制非常丰富,村落空间的布局近似网形,以一条官路正街做“纲”,十八条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纵横发展的小巷,将民居织成一个个“目”。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兴盛时遍布全村的商号有120余家,官路正街现存的古商铺建筑还有66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汪口古村落建筑保存下来的有俞氏宗祠、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述德堂、慎知堂、生训堂、守训堂、积善堂、养源书院、存舆斋书院等计265幢,建筑占地面积达27000多平方米。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其中,最不容错过的莫过于东关大桥附近的俞氏宗祠。宗祠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候补县丞俞应纶为祀始迁祖俞杲,带头捐银并集族人助资,创建俞氏宗祠“仁本堂”。道光四年(1824),茶商俞澄辉捐银一千两重建。建筑内部木质构建精美华丽,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被古建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汪口村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徽商"为汪口古村落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使这个古村落成为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徽商"留下的遗迹,汪口村依托水路交通有利条件发育成为一个因水兴商,以街为市的"商埠名村",在为数不多的皖南徽州商业交通型古村落中,具有独特的典型意义。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自古以来, 汪口人在这里耕读并举,儒商结合,繁衍生息。名人和著述徽商“亦儒亦商”的风习,朱子故里崇尚教育的传 统浸濡、影响了村人。 汪口村素来重视教育,自宋至民国,建有“存舆斋书院”、“四宜轩”、“心远书屋”、“岩筑山房”、“养源书屋”、“国民小学”等许多教育馆舍与机构,使汪口村成大器者比比皆是。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参考文献:方志江西、江西历史名村文化档案等,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攻略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商埠遗风汪口(视频片)▲有人说,婺源是封闭的山,开放的水。在万山丛蔽中,除了徽饶古道等有限的陆路通道外,河流成为了这里最为活跃的商业经脉。汪口村,因水而生的水运商埠,使之成为商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明清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 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 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
古徽州汪口村,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18个溪埠与18条街巷见证曾经之兴盛繁华:婺源曾经作为旧徽州一府六县组成部分,由于长期受到徽文化的影响,保留有相当多的徽派建筑和风俗文化,但是让它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婺源,在徽文化的地理上,已经是古徽州的边缘地带;
黟县古徽州里迎新游玩攻略!满是浓浓的年味~
黟县古徽州里迎新游玩攻略!满是浓浓的年味~
黟县古徽州里迎新游玩攻略!满是浓浓的年味~:今年的黟县古城年货节,有年味、有创意,还有最具当地风俗特色的传统婚俗表演……怎么去?去玩啥?去吃啥?黟县古徽州里新年味最新游玩攻略发布,快看过来!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月9日10日,黟县古徽州里新年味活动开幕
安徽又一老街走红,古徽州六县之一,风景美食玩不停
安徽又一老街走红,古徽州六县之一,风景美食玩不停
安徽又一老街走红,古徽州六县之一,风景美食玩不停:一个城市的记忆,不仅仅是她留存下来的古老建筑、民俗文化、山水风光,也不仅仅是流传在民间的典籍掌故和风云史记。还有那每一条街巷道路,它储藏着一个城市几百上千年的历史韵味;蕴含着一个地区的民间风情;珍藏着一代又一代
皖南旅游攻略,一种正确感受古徽州的方式
皖南旅游攻略,一种正确感受古徽州的方式
皖南旅游攻略,一种正确感受古徽州的方式: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什么地方好玩?古徽州旅游有什么注意的地方?这些都是第一次来徽州旅游的朋友非常关注的问题。古徽州旅游攻略在黄山土生土长二十几年的我来为您一一介绍下徽州古称歙州、新安。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
黄山市区景点众多,屯溪老街是夜晚观光最佳场所,穿越回古徽州
黄山市区景点众多,屯溪老街是夜晚观光最佳场所,穿越回古徽州
黄山市区景点众多,屯溪老街是夜晚观光最佳场所,穿越回古徽州:我们国家所存在的热门旅行圣地是非常多的,其一就是由于领土面积广阔,涵盖有众多的地形地貌。其二就是我们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不同时代的更迭,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特有的古建筑遗址。它们都可以说是非常富有魅
解说古徽州之休宁县风土人情—休宁古城人文景点盘点
解说古徽州之休宁县风土人情—休宁古城人文景点盘点
解说古徽州之休宁县风土人情—休宁古城人文景点盘点:上次内容我们介绍了休宁县中的齐云山,这座上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中不仅风景秀丽,并且还非常具有人文特色,如徐霞客、唐伯虎、海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今天我们就接着上次的内容来介绍休宁县的风土人情、名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