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风景名胜区
大汶口文化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面积为10平方公里,围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遗址,建设有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整合开发了文姜城、云亭山、山西会馆、明石桥、大汶口古镇、古渡口等省市级重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中国史前文化简表」
►史前文化,看看有没你家乡的?
時代
考古學文化
距今年代
典型遺址所在地
舊
石
器
時
代
早
期
西侯度文化
元謀人文化
藍田人文化
北京人文化
巫山人文化
匼河文化
湯山人文化
金牛山人文化
觀音洞文化
和縣人文化
大窰文化
繁昌人字洞文化
建始人文化
郧县人文化
庙后山人文化
长阳人文化
银山人文化
灵峰洞文化
泥河湾文化
180萬年
170或60-50萬年
115-75萬年
70-23萬年
(早更新世200萬年)
(中更新世早期80万年)
(中更新世40万年左右)
(中更新世20万年)
(中更新世20万年)
(中更新世20万年)
(中更新世50万年)
200万年
180—200万年
约100万年
40—50万年
19.5万年
20万—16万年
20万年
200万年
山西芮城西侯度
雲南元謀上那蚌村
陝西藍田公王嶺
北京房山周口店
四川巫山大廟
山西芮城匼河
江蘇南京江寧湯山
遼寧營口金牛山
貴州黔西觀音洞
安徽和縣龍潭洞
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窰
安徽繁昌县城西南
湖北恩施建始县高坪镇
湖北十堰郧县青曲镇
辽宁本溪汤河
湖北长阳县下钟家湾村
安徽巢湖南银屏镇岱山村
福建三明万寿岩灵峰洞
河北阳原县
舊石
器時代
中期
大荔人文化
丁村人文化
許家窰人文化
馬壩人文化
鸽子洞文化
晚更新世早期20万年
晚更新世早期7-10万年
10萬年
晚更新世早期13万年
10万年
陝西大荔甜水溝
山西襄汾丁村
山西陽高許家窰
廣東曲江馬壩獅子山
辽宁喀喇沁左翼水泉瓦房村鸽子洞
舊
石
器
時
代
晚
期
水洞溝文化
薩拉烏蘇文化
峙峪文化
下川文化
哈爾濱人文化
小南海文化
山頂洞文化
富林文化
左鎮人文化
長濱文化
雞公山文化
貓貓洞文化
柳江人文化
船帆洞文化
(晚更新世2万-4万年)
5.0-3.7萬年河套人
3.0-2.8萬年
2.3-1.6萬年
2.3萬年
2.2-1.0萬年
1.9萬年
(晚更新世2万)
3.0-2.0萬年
1.5萬年
2.0-1.0萬年
1.5 萬年
(晚更新世7-3万年)
3-2万年
寧夏靈武水洞溝
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村
山西朔縣峙峪村
山西沁水下川
黑龍江哈爾濱市閻家崗
河南安陽小南海
北京房山周口店
四川漢源富林鎮
台灣台南左鎮菜寮溪
台灣台東八仙洞
湖北江陵郢北雞公
貴州興義貓貓山
廣西柳江通天岩
福建三明岩前村
中石器
時代
靈井文化
沙苑文化
白蓮洞文化
1.0萬年以上
1.0萬年以上
1.0萬年以上(3万--7500年)
河南許昌靈井
陝西大荔沙苑
廣西柳州白蓮洞
新
石
器
時
代
早
期
仙人洞文化
南庄頭文化
彭頭山文化
城背溪文化
后李文化
磁山文化
裴李崗文化
北辛文化
白家村
李家村文化
興隆洼文化
趙寶溝文化
新樂文化
上宅文化
上山文化
南庄头文化
贾湖文化
甑皮岩文化
高庙文化
罗家角文化
涂家台文化
約1.0萬年
約1.0萬年
約9000年
約7000年
約8500--7500年
10000-7500年
約7200年
11400—8400年
10500—9700年
9000—7700年
9000—7500年
7800—6000年
約7000年
7000年
江西萬年仙人洞
河北徐水南庄頭
湖南澧縣彭頭山
湖北枝城城背溪
山東淄博后李官庄
河北武安磁山
河南新鄭裴李崗
山東滕州北辛
陝西臨潼白家村
(甘肅秦安大地灣)
陝西西鄉李家村
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洼
內蒙古敖漢旗趙寶溝
遼寧潘陽新樂
北京平谷上宅
浙江浦江县黄宅镇上山
河北徐水县南庄头村
河南漯河舞阳县北舞渡镇
广西桂林市独山
湖南洪江安江镇岔头乡
浙江桐乡石门镇
湖南益阳南县南洲镇
新
石
器
時
代
中
期
河姆渡文化
馬家濱文化
崧澤文化
北陰陽營文化
大溪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小珠山文化
紅山文化
新開流文化
大坌坑文化
汤家岗文化
三星村文化
营盘山文化
半坡文化
庙底沟一期
6000年
約6400年
7000—6000年
6500—5500年
6000—5500年
6800—5300年
6000—5300年
浙江餘姚河姆渡
浙江嘉興馬家濱
上海青浦崧澤
江蘇南京北陰陽營
四川巫山大溪
河南三门峡渑池仰韶村
山東泰安大汶口
遼寧長海小珠山
內蒙古赤峰紅山
黑龍江密山新開流
台灣台北八里大坌坑
湖南常德安乡县安全乡
江苏金坛市西岗三星村陝
四川阿坝州茂县凤仪镇
西西安半坡村
河南三门峡陕县硖石乡庙沟村庙底沟
新
石
器
時
代
晚
期
屈家嶺文化
薛家崗文化
良渚文化
石家河文化
石峽文化
山背文化
白羊村文化
卡若文化
曲貢文化
山東龍山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
陶寺文化
客省庄文化
馬家窰文化
齊家文化
富河文化
昙石山文化
圓山文化
鳳鼻頭文化
卑南文化
凌家滩文化
湖熟文化
老虎山文化
宝墩文化
二里头文化
夏家店文化
岳石文化
庙底沟二期
約4400年
約4800年
約4200年
約4000年
約5200年
5600—5300年
5000—4000年
4800—4300年
4500年
4000—3600年
4000—3500年
3950—3500年
5300—4600年
湖北京山屈家嶺
安徽潛山薛家崗
浙江餘杭良渚鎮
湖北天門石家河
廣東曲江石峽
江西修水山背
雲南賓川白羊村
西藏昌都卡若
西藏拉薩曲貢村
山東章丘龍山鎮
河南陝縣廟底溝
山西襄汾陶寺
陝西長安客省庄
甘肅臨洮馬家窰
甘肅廣河齊家坪
內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溝門
福建閩侯縣昙石山
台灣台北圓山
台灣高雄鳳鼻頭
台灣台東卑南
安徽含山铜闸镇
南京江宁区湖熟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凉城县
四川成都新津宝墩村
河南偃师二里头村
内蒙古赤峰市
山东平度市东岳石村
河南三门峡陕县硖石乡庙沟村庙底沟
焦家遗址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巨野河的北岸,东南距济南章丘区约 20公里,南距城子崖遗址约 5 公里。该遗址存续时间较长,主要遗存的时代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下可延续至汉代。该遗址 1987 年首次被发现,1992 年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6—2017年,山东大学考古与文博学系为配合学生的考古实习,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丰富多样的居址及墓葬材料让其迅速进入学界及公众的视野。
缘起与初衷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 5500—4500 年)是海岱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在外部,大汶口文化的势力开始向外强势扩张 ;而内部,社会分化的速度、程度加剧,中心性地位的聚落开始出现,“早期权贵”阶层逐渐形成。焦家遗址的年代正处于这个关键的时期。之前,在该遗址也零星开展过一些考古工作,也发生了有些墓葬遭到盗掘的问题。从出土遗物来看,也已经显示出该遗址是一处区域中心性聚落遗址的线索。
在聚落考古的工作思路下,以探讨古代聚落结构和社会关系为目标,我们从 2016 年开始对该遗址持续开展了两个年度的田野发掘,发掘面积约 2000 平方米。工作目标着眼于焦家及其周边地区聚落与社会的整合性考察与研究,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初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时空范围 ;二是形成对大汶口文化时期焦家聚落分期及格局的初步认识 ;三是在田野工作阶段,制定并实施详尽的自然样品取样方案,为多学科合作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进程与收获
焦家遗址的发掘工作启动于 2016 年3 月,因为近现代和汉代的地层堆积较厚,我们在初始发掘时充满了期待与焦灼。而随着遗迹现象逐步揭露,大惊喜与小问题不断,新成果与新挑战并存,不断促使考古实习的青年学子们对田野考古由单纯的好奇转为真诚的热爱、执着的坚守。
两年的考古发掘显示出发掘区域的文化堆积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最为丰富,汉代遗存次之,另有少量岳石及龙山文化时期的灰坑。遗迹类型包含房址、墓葬、灰坑、沟及道路等。其中大汶口文化房址 113 处、墓葬 215 座、窑址1 处、沟 7 条,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及汉代灰坑共计 973 个。尤其是大汶口文化时期 20 多座大型墓葬、100 余处房址的发现在鲁北地区尚属首次。发掘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存由早及晚可以分为居住期—埋葬期—居住期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聚落布局各有特点。墓葬成排分列现象明显,半地穴房址在空间上排列有序,地面式房址打破关系稍复杂,但共时存在的房址排列也相对有序。
大汶口文化的房址共发现 113 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半地穴式房址、单间地面式房址、多间地面式房址。半地穴式房址的面积在 5—15 平方米不等,功能有储存、手工业作坊、居住之分。单间地面式房址分为基槽式、柱坑套柱洞式两种类型,面积在 10—20 平方米。多间地面式房址分为双间和三间两种情况,多为东西向排房,单间面积多在 6—10 平方米。这为研究鲁中北地区同时期古人的居住形态及社会组织补充了新材料。
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共发掘 215 座,全部为土坑竖穴墓,绝大多数为仰身直肢,少数为俯身直肢、侧身直肢及侧身屈肢等。从墓葬规模、葬具及随葬品等情况来看,墓葬之间呈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大型墓葬数量少,棺椁俱全,随葬品数量最多的达 70 多件,有玉钺、玉刀和白陶杯等高端器物 ;中型墓葬数量较多,葬具为一棺,随葬品数量约10—30件,墓主多随身佩戴小件的玉、石或蚌类的装饰品 ;小型墓葬规模较小,多无葬具,无随葬品或仅见少量陶、骨及蚌器等。总体来看,焦家大汶口文化墓葬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木质葬具使用比例较高 ;小件的玉、石、贝、蚌质装饰品特色鲜明,器形丰富多样 ;大汶口晚期的大型墓葬有被毁现象 ;可见合葬墓、拔牙、手握獐牙等大汶口文化典型埋葬习俗。
本次我们对遗址发掘全区和重点遗迹用遥控飞行器进行了航拍,用 3D 扫描仪对重要遗迹进行了三维建模和区域性全景建模,用 RTK 对遗址进行了全面测绘,对全部编号遗迹进行了植物、动物、人骨、环境和地质等各种科技采样,并制定了详尽的采样方案,在取样方法和标准上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采集样品规范。这为探索多学科深入合作、规范采样方法及标准提供了新案例。这也有助于积极推动多学科合作的思路贯穿于田野发掘和学术研究的全部过程,全面汇集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生物学、材料学、古人类学、年代学、文物保护科技等诸多自然、人文学科的专业思想和技术人才,尽可能多地提取考古信息,为相关研究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得失寸心亦可知
放眼焦家遗址所处的泰沂山北侧古文化区,该区域属黄河南部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流密集,适宜人类繁衍生息,文化发展底蕴极其深厚。遗址东南向距城子崖龙山文化中心城址仅 5 公里。考古发掘成果较为突出,加之相当数量的大汶口文化玉器及白陶等高端器物的出土,昭示了其与城子崖属同文化区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中心性聚落遗址。
审视 2016—2017 年的田野发掘工作,在肯定收获与突破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工作的不足与缺憾。梳理发掘工作的所得、弥补发掘工作的缺失则有赖于系统全面地对出土材料进行整合性研究。
对遗址周边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及勘探
通过系统全面的调查及勘探,明确焦家遗址的范围和面积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遗址的总范围和面积的界定、遗址内部不同时代遗存的分布范围及规模大小、各时代聚落内部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调查及勘探工作的细致开展。
对疑似防御性设施区域进行重点勘探及解剖性发掘
2017 年度的发掘,在发掘区南部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墙及壕沟的线索。城墙宽 10—15 米,夯层较为明显,部分区域可见版筑痕迹 ;壕沟宽 25—30 米,深 1.5—2 米。目前还在进行考古勘探工作,此外在勘探基础上还需要对重点区域进行解剖性发掘。
对分期与年代框架进行系统梳理
田野工作中根据地层关系及遗迹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将大汶口文化遗存分为了居住期—墓葬期—居住期三个阶段,并根据陶器形态推断其相对年代为大汶口中期偏晚至晚期阶段。但详细的分期结果、相对年代及绝对年代的厘定尚需扎实的类型学研究及可靠的测年数据的支持。
对采样样品进行合理有序的综合性分析及研究
如前所述,焦家遗址发掘中充分考虑到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必要性,采集了种类多样的样品,与之相关的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土壤微形态分析、同位素分析等各类专题性研究将有序开展。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多学科合作中既要注重技术种类的多样,更要着眼于各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整合。
对遗址保护及利用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日益普及,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切实保护考古遗址已经成为考古从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017 年 6 月,考古队与省、市、区文物部门积极探索建设了山东省首个“公众考古基地”,并主办了“章丘焦家遗址保护”现场论证会。知名学者齐聚焦家,就该遗址的考古发掘、价值定位以及今后的保护方案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并达成多项共识。展望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整合专家学者的建议及共识,与地方文物单位充分沟通合作,进一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监管。
总的来说,焦家遗址作为古济水流域的一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遗址,是近30年来海岱地区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它的发现对于揭示我国古代社会的文明化进程等重大问题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目前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其出土遗存文化面貌及社会性质等的综合性解读及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 武昊,资料来源:《巨野河畔话焦家 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考古新发现》,载《大众考古》2018年第2期
《大众考古》订阅方式:
1. 邮局汇款 收款人 /《大众考古》编辑部 地址 / 南京市仙林大道 163 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151 室 邮 编 / 210023
2. 银行汇款 户名 / 江苏华域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 账号 / 4301 0174 0910 0086 296 开户行 / 中国工商银行南京龙园西路支行
3. 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28-448
4. 官方淘宝店:https://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咨询电话 :025-8968 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