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柳氏民居山西沁水一个神仙隐居的地方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右玉老陈醋
2023-08-12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479年时山西就有了制醋的作坊了,特别是以清徐县所制的最有名望。山西老陈醋不仅是调味佳品,而且还可用于配药,它所含的醋酸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球菌类效果最明显。用老陈醋炒麦,可治疗腰腿疼痛,敷贴脚心可治疗高血压;
杨林肥酒
2023-12-21
杨林肥酒历史悠久,明代著名医学家,《滇南本草》的作者兰茂,在杨林隐居时,曾以农歌早稻黄,太平春酒溅的诗句描述当时酿酒业的兴盛。1880年杨林人陈鼎创制了杨林肥酒,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杨林肥酒是用玉米、稻谷、大麦原料
北路葫油
2023-06-15
北路葫油:北路葫油:葫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它起源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植物专家们曾在内蒙阴山一带发现过野生葫麻。葫麻也叫胡麻,胡麻之名由少数民族而来。山西北部葫麻产地以左云、右玉、平鲁为主。这三个县是山西
平定过油肉
2023-12-12
平定过油肉:过油肉是山西平定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肉质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中文名:平定过油肉外文名:pingdingf
拉条子
2023-12-05
拉条子:新疆拌面在新疆一般称为拉条子,维吾尔语叫兰格曼,是新疆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美食。其起源有众种版本,一说来源于山西,是由当年山西骆驼客带到新疆的;一说是维吾尔族同胞发明的,一说是由回族同胞发明的。拉条子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种
老大同过油肉
2023-12-17
老大同过油肉:山西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而老大同过油肉是山西过油肉的精华版,以用料考究、烹饪得法而独占鳌头,是大同著名的传统名菜,属于晋北菜之大同菜。老大同过油肉除了传统的用精选猪里脊肉经过上浆、拉油,配优质黑木耳、大葱炒制外,还要以台
狗肉煲
2023-11-13
狗肉煲:我国东南大部分地区都喜欢吃狗肉,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烹制方法,而惠州人最喜欢狗肉煲。狗肉用香料、味料爆透,加入汤味以及广东老陈皮、老姜,再用瓦煲慢火久煲。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煲狗肉时阵阵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过油肉
2023-12-13
过油肉: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其中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其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
河捞面
2023-07-25
河捞面:河捞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0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河捞面比拨鱼面硬,比刀削面要软,食感滑溜柔软,自有妙处。河捞面结构
安阳狗皮膏药
2024-01-11
有一次他行至安阳时,将一家入棺送殡的少妇救活,被人们誉为"姚神仙"。明崇祯七年(1634),封居安阳的赵简王闻其医术高明,招为赵
曲沃羊汤
2023-12-15
曲沃羊汤:曲沃羊汤,又名羊杂羹、羊杂汤和羊头菜等,是山西临汾颇具地方特色的一道美食小吃。曲沃羊汤制作历史悠久,据传,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入中原途经山西曲沃时,他觉得蒙古人把羊肉吃掉后,下水全部丢弃,觉得非常可惜,行军打仗军粮可是相当珍贵,于是就收拾起来,认真掏洗加
猫耳朵
2023-08-13
猫耳朵:山西猫耳朵是中国山西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
临海麦虾
2023-09-03
临海麦虾:麦虾是最具代表性的临海小吃,也是很有欺骗性的一种小吃。临海的麦虾其实是面疙瘩,我戏称它为临海刀削面,因为它跟山西的刀削面一样,都是用刀将面团削下的,所不同的是,山西的刀削面,麦粉是揉成团的,一块薄铁皮,如流星赶月般,将面团一条条削下,而麦虾,是将麦粉
醋
2023-08-13
山西人爱吃醋,会做醋,别号老酢儿据历史学家推断,在两千四百八十多年前,山西晋阳(今太原)的醋坊就遍及城乡,故古代就设有酢人之官。《隋书》中有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的记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的酿醋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独具代表性的有山西老陈
砍三刀
2023-12-12
砍三刀:砍三刀,又名油食儿、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流传于山西太行山区的河北平山、井陉及山西五台山一带人春节期间的汉族面食小吃之一。因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中文名:砍三刀主要原料:玉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