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杜阮大顶凉瓜

2023-11-07    1458 浏览

杜阮大顶凉瓜

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江门市乃至省、港、澳地区无人不晓的特色知名农业品牌。其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别于其它凉瓜的标志迷人官特征,本地人称之为大顶瓜,将其形容为“柿饼蒂,老鼠尾”。据《新会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当地就已经开始种植凉瓜,在民国时期,杜阮柿饼蒂(杜阮凉瓜)就已经比较著名。解放前,就有一首民谣唱出了江门当时的名蔬名果:“杜阮苦瓜柿饼蒂,莲塘菱角两头利,滘头大蔗真脆皮,江门白菜匙羹髀,荷塘芥兰几分地”。杜阮凉瓜获得了“江门市十佳农土特(初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和 “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杜阮一带多为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凉瓜,且瓜型也有别于其他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大顶瓜或“柿饼蒂”。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是其他产地的凉瓜是无可比拟的。本地餐厅喜欢将凉瓜皮削出,制出如盐水凉瓜、凉瓜炒牛肉、豆豉凉瓜皮等菜式,有清热、祛火的功效。

杜阮凉瓜是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的特产。杜阮大顶凉瓜(又名苦瓜)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是其他产地的凉瓜是无可比拟的。杜阮凉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杜阮凉瓜(又名苦瓜),据传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产品驰名省港澳,远销东南亚,为杜阮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杜阮凉瓜的全盛时期,杜阮镇一年的种植面积高达4000多亩。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杜阮镇凉瓜的种植面积已锐减至800亩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杜阮镇近年来正通过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注册“杜阮苦瓜”商标,谋求在保护区域品牌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把杜阮凉瓜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虽然杜阮镇本地的凉瓜种植面积锐减,但是与杜阮镇相邻的鹤山市共和镇,因为“杜阮凉瓜”市道好,加上土地、环境也非常适应凉瓜种植,近年来大面积种植“杜阮凉瓜”,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

杜阮凉瓜的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皮,如果是瓜身比较长和表面比较光滑的,就不是正宗的杜阮凉瓜,而且正宗的杜阮凉瓜在市面上的售价比其他的苦瓜要贵。

杜阮凉瓜还分别获得了“江门市十佳农土特(初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同时杜阮镇龙眠、井根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也成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杜阮凉瓜,有望在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后,迎来新一轮发展商机。

2013年,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杜阮凉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杜阮凉瓜产于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中和、龙溪、亭园、双楼、井根、子绵、松岭、龙眠、龙安、龙榜、杜阮、杜臂、上巷、松园、瑶村、北芦、南芦、长乔、木朗、贯溪20个村委会和中心、新河、金朗3个社区居委会。杜阮镇地处江门市蓬江区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o54′55 ″~ 113o4′1″,北纬22 o33′7 ″~ 22o39′6″,杜阮镇东面的贯溪村与江门市环市街道办接壤,西面的子绵、井根、中和、龙溪、亭园村与鹤山市的共和镇毗邻,南面是新会区的圭峰山脉,北面与棠下镇相连。全镇凉瓜生产面积8000亩,年产量9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