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河北唐山景点 唐山最应该去的景点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巨鹿枸杞
2023-08-04
巨鹿枸杞:河北巨鹿县是全国最大的枸杞生产基地。巨鹿县种植枸杞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涉及全县186个村,年产干果500万公斤。枸杞因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而得名。一般树高1.5?2米,树冠呈自然开心形或伞形,叶单叶互生,花多簇生。果成熟多为
狼鳍鱼
2023-06-18
主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侏罗纪浅色页岩中,距今约1.3亿~1.5亿年。狼鳍鱼化石,骨骼清晰,色差对比鲜明者为上品。在世界晚中生代硬骨鱼类化石中最具代表性。有很高的科研,收藏和观赏价值,堪称世
锅包肘子
2023-12-15
锅包肘子:锅爆肘子是河北保定地区的传统名菜,清朝时期,保定府就是历代举子进京赶考的门户和临试苦读的最后一站,家境富裕的考生往往自带食品,所带的一些酱肉、肘子连汤带水,吃着油腻、携带不便,后因此菜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传入宫廷,成了倍受帝王后妃青睐的一道名菜,深得慈禧
柴鱼
2023-07-13
柴鱼:柴鱼是熬汤圣品,好吃的柴鱼需以新鲜的鲔鱼制成,而成功港因黑潮的缘故,是岛内少数可供应当日鲜鲔的渔港。鲔鱼入港后,即刻去头尾、除骨,仅采腹部后方的肌肉制成柴鱼,因可资利用的部位极少,柴鱼也就弥足珍贵。取得鱼肉后先要蒸熟,千万不可用煮的,否则养分尽释汤汁中,
干锅鸭头
2023-12-19
干锅鸭头:干锅鸭头作为大庆特色小吃,街边夜市中的明星。干锅鸭头是一道起源于河北的地方名菜,香辣特色老少皆宜,祛湿开胃,四季可食,因健康美味深受大众喜爱。中文名:干锅鸭头分类:川菜,鲁菜口味:风味醇厚,入口香辣脆绵,回味长久主要食材:鸭头,姜片,大蒜,白糖,桂皮
呼和浩特焖面
2023-12-18
呼和浩特焖面:焖面是中国传统风味面食之一,广泛流行于山西、河北、内蒙古西部以及河南等地,也是呼和浩特特色面食小吃之一。焖面主要食材为面条和豆角,其他配料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而呼和浩特焖面比其他地方的面条要粗一些,精髓在焖上,多是用铁锅焖,焖出来的面不仅口味咸香
白玉鸡脯
2023-12-10
白玉鸡脯:白玉鸡脯是一款风味独特的河北省汉族传统名菜。此菜具有造型美观、色白如玉、质地细嫩、清香适口的风味特色,故一直深受广大食客青睐。中文名:白玉鸡脯主要食材:鸡脯肉,葱、姜、鸡蛋清分类:冀菜系口味:肉质细嫩、清香爽口特点:造型美观、色白如玉发源地:河北保定
黑龙江肉火烧
2023-12-04
黑龙江肉火烧:黑龙江肉火烧是黑龙江传统小吃,肉火烧是流行于山东、东北、河北等地著名的传统小吃,其口感酥脆,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其中潍坊的火烧品种很多,单是面火烧就有砍火烧、簸箕火烧、梭火烧等多种。黑龙江肉火烧水面与油面相和作皮,猪肉丁加调料作馅,包成棋子,烤
黄骅烧饼
2023-12-04
黄骅烧饼:吊炉烧饼原称千层吊炉烧饼,制作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又称为黄骅烧饼,是河北沧州市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吊炉烧饼制作技艺是黄骅市后街村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至今已有120年历史。2009年,黄骅吊炉烧饼被批准为河
鸡泽椒干
2023-08-03
鸡泽椒干:产于河北鸡泽。肉厚、味香、籽少、色鲜。它含有较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辣椒素、维生素A、B、C。其中含维生素C居各种蔬菜之冠,素有菜中维C之王的美称。鸡泽椒含水分极少,含油分较多,利于储存和加工。以椒干为原料加工成辣椒油、辣椒粉、辣椒酱等调料,风味独特。
“养元牌”核桃乳
2023-08-03
养元牌核桃乳:河北衡水元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养元牌核桃乳,是以太行山深处的优质核桃为原料,以科学的工艺、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生产天然植物蛋白营养保健饮品。目前年产量为1万吨。养元牌核桃乳一经问世,就以它营养全、档次高、口感好和真、纯、补的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
邯郸豆沫
2023-12-04
邯郸豆沫:邯郸豆沫起源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是一种广泛流传于邯郸和河南北部的特色小吃,用黄豆榨汁,下黄豆和粉丝、木耳与黄花菜熬制而成。上佳的豆沫若观色,呈半透明的乳黄色,佐以红绿色,精致养眼。其香醇厚,浓郁扑鼻,回味绵长。喝一口豆沫,仿佛饮一壶醉人的美酒,满口留
王千庄香火
2023-08-13
清代乾隆壬戌年浑源知州桂敬顺编纂的《浑源州志》中对王千庄的香火作了详细记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村生产的香火主要有药香、普通香、卫生香、塔香四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其特点是香味纯正,久燃不灭。远销河北、内蒙、西藏等
涞源莜面
2023-06-12
莜麦是典型的高原作物,在气候冷凉的高原地区被广泛种植。山西雁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有著名的莜麦面山药蛋,河北的张承地区对莜麦面均有多种制做方法。
汀州冬瓜甑
2023-06-29
在清末民初时已列入筵席菜谱,二十年代时为东门菜馆张宏泰厨师的拿手名菜。长汀的冬瓜甑还有个故事哦,抗日战争时期,福建厦门大学迁汀,历史系魏应麒教授甚赞此肴,誉为消暑佳品,曾赋诗:何以消烦暑,静居书院中,眼